了塵怕自己會越陷越深,害的自己宗門遭殃,弟子遇難,也使得自己仙路斷絕。
小早川景隆也沒料到了塵忽然會怎麼問。但仔細一想,卻又立刻明白了過來。
作為毛利家的兒子,哪怕已經過繼到了小早川家,這輩子功名利祿,財富美人都不會少。自己有何必去求?
要說更大的野心,他當然也有。但這種事情是可以求神拜佛求來的嗎?
“是在下失言了!”小早川景隆嘆了一口氣,有點慚愧地道歉道。
了塵拿出一枚金小判來遞給了小早川景隆道:“殿下現實是得是失?”
“得!”
“那若這枚金錢是贓物,你因此背上官司,惹上麻煩呢?是的是失?”
......
“天以萬物養人,人有何物饋天?唯以天心為己心,但得大道不失,何必在乎一時得失?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千年功業終不過一捧塵土。佛道來世,道說今生。無非都是若有大德於天地,天地自然會獎勵本身。佛有西方極樂,道有東方長樂。殿下若能守正如一,死時念度:太乙無量尋聲救苦,且能死後得生民淚水百萬,貧道自會前來渡你,如何?”了塵笑答道,續上了一杯淡茶遞給了小早川景隆道。
“道長,請問為何不能生前而渡,道不貴生麼?”小早川端起茶杯問道。
“道之貴生,乃因人生不過一世修行,若是死亡,不抵於生死道消一切成空?修行之路,坎坷千萬,亦需要大恆心,大毅力,大機緣。一世機緣已經是難能可貴,焉知來生之事。長生雖好,卻萬中無一。逍遙雖美,卻是逆天而行。其中正果豈是輕易求得?渡人渡己,方便之門雖開,不到死時,焉能言一世功過?”了塵解釋道。
虔誠的信徒不是一夜能養成的,世人所謂的崇仙慕道,從來慕的都是長生之道,是山術,而不是道之本身。
天下道佛弟子千萬,光能守得住清規戒律,能一心向道,或者向佛的又有幾個?
了塵無意在日本以山術行世。傳下道書不過以防萬一而已,傳道授徒,也不過一點折服信徒的小小手段。卻不想讓人沉迷於山術本身。
道之根本在道不在術啊!而且以後的世界,已經不是山術的世界了。
以後修行之路越來越難,到了基本上已經不可能的地步了。
小早川景隆離開了,留下了這附近幾座山頭的安堵文書。從此以後這附近的幾座大山包括山谷中的小村都是道觀的財產了。以後道觀哪怕沒有香火,道觀也能維持下去了。
但沒有香火,怎麼可能?
虔誠需要對教義的瞭解,所以了塵才送了小早川基本經書回去慢慢研讀。若是能明白,自然還會再來,如實不明白,再大的神通,也只能讓人恐懼覬覦而不是信服。
了塵規劃的道觀並不大,兩畝都不到的面積,比起玄光觀的本宗道宮差的不是一星半點。
但了塵的想法已經跟過去大不一樣了。
小觀隨破,有信就好。道宮雖大,卻全是一群遊客,又有什麼意思。
玄光觀已經過了”無壯觀無意壯威“的階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