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石半,看著好象不多,在歷史類中,主人公的實驗田動不動就能弄出畝產六石,甚至是七石的稻種來。
但那是,在真實情況下,就算現實也不敢說每畝都能達到這種地步,又何況是沒有化肥,其他種植手段也相對缺乏的上古時代?三石就是豐收,兩石,甚至是一石半才是常態。
所以可想而知,五石半的畝產對先秦時期的官員的衝擊有多大。絕對可以說得上是老天賞臉,逆天之數了。
什麼?你問五石半換成現在計量是多少公斤?
按照秦時一石等於後世一百零二公斤來算,五石半就相當於母產五百公斤以上,相當於建國初期,剛用上化肥等工業產物後的一般糧食產量。
至於之後,換上袁大神的超級稻種之後,畝產900公斤才成了常態。
可見,優良的種子和足量的化肥對種植業的影響。說是改天換地也不為過。
韓國人民有些接受不來,原秦國民眾也是不敢相信,自己這邊剛併入韓國,就過上了不愁吃的日子。
如此再加上新近改變的稅收政策——原秦國是三稅一,甚至是三稅二的糧食稅。換句話說,就是產五百公斤稻子農民要上繳其中的三百公斤給國家。這在母產五百公斤的時候還沒什麼,但放在畝產一百多公斤到兩百公斤的情況下,足以讓秦國農民過不了整個冬天。
就更不要說在這期間還有各種需要他們自帶乾糧的徭役要執行了。真正能單憑種地熬過寒冬的普通農民那真是少之又少,全都靠野外的打獵和捕魚維持生計。
這大概也是為何,強大如秦帝國那般的國家,會在短短兩世之後就驟然崩塌的原因所在。
除了六國餘孽的禍禍以外,民不聊生也確實是個很嚴重的問題。
所以秦國農民的心情可想而知,那是老激動了!恨不得直接跪倒在地上,衝著韓王高呼萬歲,順便再給他立個長生牌位,天天祭拜,夜夜祈禱,把韓王當神來養著。
羨慕的剛剛併入韓國的魏國農夫們眼睛都紅了,不時在暗地裡唸叨著,當初被併入韓國的怎麼不是他們魏國?
不是說什麼三晉一家嗎?怎麼這麼不講究?
就更妄論是其他國家了,上到君臣大夫,下到黎民百姓,諸子百家,全都為韓國最新通報出的糧食產量而側目。軍心動搖,民心騷動,就連某些廟堂之上的大臣,也變得心思不同起來。
“如果能讓百姓吃飽飯,讓國家併入韓國又有何不可?!”
然後戶部下屬農業司的官員四下放出,結合當地官府的力量,開始按照最新修訂的糧食採購準則在整個韓國境內回收起了百姓手中的多餘糧食,為接下來的滅國之戰做著準備。
是的,你沒看錯,經過半年多的修養,基本消化了魏國大部分地盤的鐘圖終於決定再次出手,教訓那些敢在他滅魏時伸手的雞賊國家。
……
“大王,韓國使者求見。”趙國,王宮內,一名內侍衝著寢殿中與美姬嬉戲的趙王恭聲報告道。
“誰?你說誰求見?”趙王一楞,轉過身來,看向內侍愕然道。
“韓國使者。”內侍重複道。
“韓國使者?!”頓時趙王臉色一白,神色變的驚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