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迅速清點了戰場,帶著傷亡的戰士和俘虜趕回潼關。休整了一夜,第二天早上,他就帶著兩千人離開了潼關。魏武因為腳傷,行動不太方便,只能留在潼關養傷。
接到魏延擊敗曹真的訊息,趙雲鬆了一口氣,他一邊耐心的守住營盤,等待魏延的到來,一邊把訊息轉告給馬謖。馬謖得到這個訊息,也總算放了一點心,至少短期內潼關不會有危險了。
這時,休整了兩天的曹植再次開始行軍,他率領大軍氣勢洶洶的向長安而去。接到訊息。馬謖不敢怠慢,他親自守護渭水河畔的作坊,卻把守護長安城的任務交給了其他人。他甚至做出了決定,在必要的時候,寧願一把火把作坊作燒了,也不能讓作坊落入曹植的手中。
可是出乎他的意料,曹植並沒有攻擊作坊的意思,他和之前從長安城下經過的三千騎兵一樣,沒有在長安城下作任何停留。向西一路急行而去。
馬謖和隨後趕到的趙雲、魏延會合之後,面對曹植的詭異行動,產生了嚴重的分歧。
魏延的意思很簡單。曹植現在大概有一萬三千多人,他們三人加起來也差不多這個數,雙方兵力相近。有一戰之力。向西走,他們可以得到補給,像郿縣、陳倉這些地方都有存糧可用,不像曹植只有隨身攜帶的輜重,沒有補給來源,時刻處於緊張之中。
魏延建議追擊,還有一個考慮。長安以西。一直到隴山,都是屯田之所,不過以民屯居多,一部分是關中的大族。一部分是天師道眾。他們沒有多少自保手段,遇到曹植,他們沒有還手之力,只有投降的份。曹植打敗了他們。就可以劫掠到糧草和民伕,就能堅持更長的時間。壯大自己的實力。如果他們追上去,曹植就不敢輕易攻擊那些民屯,他的糧草問題就無法解決。
馬謖同意魏延的看法有道理,但是他有更深的考慮。曹植一路向西,他不可能不知道諸葛亮的大軍就在那裡,可是他為什麼還要去,僅僅是為了和張郃裡應外合,引張郃入關中嗎?你有沒有想過,如果曹植西行就是為了引我們跟上去,然後讓張郃從北面入關,進入關中東部呢?
張郃和秦朗有四萬人,他們行蹤不定,你怎麼知道他是在六盤山,還是在黃龍山?
魏延也不得不承認馬謖說得有道理。
說一千,道一萬,他們還是吃虧在兵力不足,速度沒有魏軍快。原本還可以借地利拒敵人於國門之外,現在曹植破釜沉舟的殺入了關中,給他們造成了極大的麻煩,外有張郃的四萬步騎,內有曹植的萬餘亡命之徒,他們沒有足夠的兵力防守,顧此失彼。
三人商量到最後,誰也不能說服誰,只得採取了一個折衷的辦法。由趙雲率領本部八千人守在長安,兼顧北部的關隘,馬謖和魏延帶領五千人尾隨曹植而去,在漢中的援兵到達之前,儘可能的避免與曹植接戰,只是保持監視,見機行事。
……
馬岱大步進了帳,向諸葛亮躬身行禮:“丞相。”
諸葛亮放下手中的筆,抬起頭來,一臉平靜的微笑。“伯瞻,訓練的情況如何?”
“進步很快,不愧是各位將軍的親衛騎,基礎都不錯。”馬岱感激的說道。
諸葛亮把各部數量不多的親衛騎集中了起來,大約四千騎,全部交給馬岱掌管。這是蜀漢軍中唯一一支人數過千的騎兵,馬岱非常清楚其中的份量,更清楚諸葛亮對他的倚重,是以對諸葛亮非常感激,言聽計從。
“能戰麼?”
“有戰事?”馬岱雖然高興,卻沒有得意忘形,這些人能不能戰,還要看對手是什麼人。如果遇上強敵,他們沒什麼優勢可言。
“有三千魏軍騎兵,由黃龍山進入了關中,趙子龍、魏文長他們沒有騎兵,追不上。估計很快就要到汧縣了。”諸葛亮把情況簡單的說了一遍:“我想讓你去迎戰這些不請自來的客人,你可有把握。”
馬岱沉吟半晌,拱了拱手:“請丞相放心,我一定全力以赴。”
諸葛亮滿意的笑了。他擺擺手,示意馬岱不要著急:“你的部下剛集中起來不久,配合可能不夠默契,我不強求你一定要戰勝他們,只是要讓他們不能肆無忌憚就行了。這裡的屯田是我們堅守關中的希望,我不希望毀在他們的手裡。你去,讓他們收斂一些,要戰,來找我便是了。”
馬岱鬆了一口氣:“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