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出了門,迎面就碰上了法邈。法邈恭恭敬敬的施了禮,引著魏延來到渭水碼頭,指著那些遠道而來的船說道:“將軍,這是鎮南將軍給你準備的物資,總共有棉衣一萬套,手弩五千具,各式箭枝兩百萬枚……”
魏延打斷了法邈:“棉衣?不是絮衣?”
法邈笑了,解開外衣,露出裡面的棉襖。“這是從天竺引進的棉花所制,比絮衣更保暖輕便,是鎮南將軍特地為將軍準備的。這種衣服在交州可用不上。”
魏延很好奇,伸手摸了摸,彷彿有些明白了:“這是白疊布?”
“差不多吧。”法邈點了點頭。
魏延的眼睛頓時瞪了起來。
漢代其實已經有少量的棉花栽種,大部分集中在西域,數量很少。織成的棉布與漢人常用的麻布、絲綢都不一樣,又稱白疊布,是比較名貴的織物,只有權貴人家偶爾能有幾匹。現在聽說魏霸用白疊布做冬衣,而且一做就是萬套,魏延實在懷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出問題了。
法邈也不和他多解釋,拉著他上了船,讓人解開一個包裹,拿出一套棉布冬衣擺在魏延面前。嶄新的棉衣摸上去手感光滑,柔軟如雲,比起普通的填絮冬衣要好上很多,也要輕便許多。魏延不敢相信這麼輕的冬衣能保暖,可是看看法邈,他的確只穿了這樣厚厚的冬衣,看不出一點寒意。
“一套冬衣分成五件,外衣、內襖、外褲、棉鞋和風帽。”法邈解釋道:“穿起來雖然有些臃腫,可是卻不重,而且保暖效果上佳,這樣的一套冬衣穿在身上,再罩上皮甲,即使到了塞外,也不會被凍傷。”
法邈又抖開一件輕薄的皮衣:“這是交州特產的魚皮衣,是用海中大魚的皮所制,可能防水。在野外宿營的時候,把這件魚皮衣墊在身上,可以防潮。下雪的時候,披上身上,可以防止化雪浸溼棉衣。棉衣什麼都好,就是容易吸潮,一旦溼了,會非常冷,有這個就方便多了。”
看著法邈解說新冬衣的妙處,魏延喜不自勝,他想了想,對法邈說道:“你取兩套適合我這般身材的棉衣給我。”
法邈一指:“將軍的在那裡,準備好的五套,上面有特製的家徽。”
魏延二話不說,走上前去,解開包裹,從中取出兩套,轉身就走。法邈不解其意,連忙跟上。魏延跳上馬,一路來到諸葛亮的臨時相府,跳下馬,直奔大堂。
看著去而復返的魏延,諸葛亮眉頭輕鎖,不知道又出了什麼事。
魏延把兩套冬衣擺在案上,拱了拱手:“丞相,這是小兒送來的冬衣,丞相身體不佳,怯寒怕冷,希望這兩套冬衣能為丞相稍許分憂。”
諸葛亮恍然大悟,興趣盎然的笑道:“這就是交州從天竺引進的棉花所制?”
魏延慚了一下,詫異的問道:“丞相也知道?”
“嗯,子玉對我說過。他說從化外引進了一些作物,其中最有用的除了稻種,就是棉花。”諸葛亮拿起冬衣細看,連連點頭:“想不到僅僅兩三年的時間,他就移植成功,而且批次生產了。伯遠,產量如何?這一套冬衣價值幾何?”
法邈深施一禮:“敢告丞相,鎮南將軍治下各郡種有棉花近十萬頃,畝產約三百斤左右,一套冬衣的價格在千錢上下。”
“千錢?”諸葛亮驚訝了坐直了身子:“這麼便宜?”
法邈笑了。這個價格的確便宜,就算不拿價格接近蜀錦的白疊布做比較,普通的填絮冬衣的價格也要比這個價格高一些,何況填絮冬衣的保暖姓能還遠遠不如這種棉衣。這樣一件棉衣拿到關中來賣,就算要價五千錢,也會有人買,當然普通百姓那肯定是買不起的,只能是大戶人家買。
一千錢,這個價格是普通百姓能買得起的。一個壯勞力如果做僱工,一個月的工錢大概是兩千錢左右,足以買上兩套棉衣。(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