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要裁撤丞相府的提議被劉禪一句話壓了下去,可是魏霸的兩份奏疏卻在短短的時間內不脛而走,滿城皆知。這裡面固然有楊戲的文章寫得漂亮的原因,但根本原因還是魏霸直接針對丞相諸葛亮的犀利激起了足夠多的興趣。
意見大致分為兩派。一派是有利益訴求的世家官紳,一派是沒什麼利益訴求的普通百姓和中下層士子。前者又分為兩類,一類是依附丞相府,不願意看著丞相府就此垮臺的利益既得者,這些人以荊襄係為主,一類是被丞相府壓制,一直升遷無望的人,這類人以東州系、益州係為主。
在這兩類人中,前者的聲音很弱小,原因很簡單,隨著李嚴、魏霸先後走上舞臺,荊襄人現在有更多的選擇,除了像楊儀那樣因為與魏霸有私仇,無法改投門戶的人之外,大部分都不會死抱著丞相府這棵大樹,在這個時候還擁護丞相府的,要麼是在丞相府已經得到了相當高的地位,如蔣琬、張裔等人,要麼是真的佩服諸葛亮,被諸葛亮個人魅力所吸引的。在那些經學傳家的讀書人眼裡,論學問,論風度,不管是魏霸還是李嚴,都和諸葛亮有相當大的距離。
支援諸葛亮的聲音中,音量最大的卻不是這些人,而是普通百姓和那些沒有捲入上層鬥爭的官員。在他們看來,諸葛亮擅權不擅權的並不重要,他執法公平、嚴於律己、生活樸素的品德才是最重要的。因為執法公平,所以他能讓普通人活得有保障,豪強們不敢太放肆;因為嚴於律己,生活樸素,所以百姓們相信他們交上去的錢都用在了正處,而不是被那些當官的收入了自己的腰包,心理上要平衡一些。
抱這種態度的人最多,聲音也最大,可惜,他們的聲音再大也無法傳遞到朝堂上去。因為他們根本沒有機會到朝堂上發言。最後能決定的還是那些中高層高僚。
很快,就有不同的聲音出現。有人提醒那些支援諸葛亮的人,諸葛亮的確生活樸素,可是在他的治下。百姓的生活越來越艱難也是事實。他接連出兵征伐。消耗巨大。關中百姓承受不了沉重的負擔,紛紛南逃,其中就有人逃到成都。成都若不是在大將軍李嚴的控制下不肯支援關中。又得到了交州商路的補助,能過得這麼輕鬆?如果還是由諸葛亮掌權,他肯定會把成都的財賦抽空以支付關中的戰事。
換句話說,你們今天過得還算馬馬虎虎,不是因為諸葛亮的功勞,恰恰相反,正是因為諸葛亮失去了對成都的控制,你們才避免了食不裹腹的結果。到成都各市去看看吧,那裡有一半稻米是從交州運來的,而成都各工坊的產品又有一半是透過鎮南將軍的轄區,賣往海外或者吳國,沒有鎮南將軍的功勞,你們連飯都吃不上,還有力氣在這兒為諸葛亮打抱不平?
退一步講,鎮南將軍也沒說丞相不好啊,他只是說丞相府的權力過大,有可能被奸人所利用。曹操用丞相府架空朝廷,把皇帝變成了傀儡,最終覆滅了大漢,不過是十多年前的事,無數人有目共睹。鎮南將軍從長治久安的角度來考慮,建議剝奪丞相府的兵權,恢復大漢正常的制度,這又有什麼不對?丞相愛民如子,難道鎮南將軍就是惡人,你們去問問鎮南將軍治下的百姓,看他們究竟怎麼想。
事情說到這一步,不少原本支援諸葛亮的人就有些動搖了。關中百姓逃往荊州、幷州,這是不爭的事實。益州人這麼做的不多,是因為益州還活得下去,沒有願意輕易的背井離鄉,可是關中百姓取道成都,前往荊州、交州的卻不少,而且商賈來往,這樣的訊息也是耳熟能詳,這足以說明鎮南將軍治下的百姓過得不比益州的百姓差,換句話說,鎮南將軍理政治民的能力不比丞相諸葛亮差,他有足夠的資格來指責諸葛亮。
論打仗,丞相更不如鎮南將軍。丞相率領數萬大軍出關中,打了這麼多年,收穫有多大,大家心裡都有數。而鎮南將軍打了多少勝仗,大家同樣心裡有數。兩者一比較,鎮南將軍建議剝奪丞相府的兵權就更顯得理直氣壯。
打仗是要死人的,你不會打仗就不要打,不能拿將士們的性命開玩笑。
……
成都城裡議論紛紛,不可避免的傳到了相關人等的耳中。魏延這幾天不敢出門,生怕被人攔住責問。論打仗甚至打架,他都不怕誰,可是打口水仗顯然不是他的長項。與其被人問得面紅耳赤,不如在家躲著。
當然,躲也未必能躲得過去,時常有人上門來討教,搞得魏延鬱悶不已,越發的惱火。
魏霸已經有幾天不歸家了,那天朝會之後他就沒有魏延面前出現,魏延想找他問問都沒機會,反而要承受他那兩份奏疏帶來的騷擾。一想到此,魏延就氣不打一處來。
魏延知道魏霸這些天住在哪兒,停靠在江邊的那艘巨型戰艦就是他晚上的宿處,也是魏家未成年子女最喜歡去玩的地方。魏延自恃身份,在魏霸沒有發出正式邀請的情況下,他不肯主動登艦,可是現在,他不得不考慮到艦上去一趟了。
要不然這小子不歸家啊。
魏延左思右想,拉不下老臉,終於被張夫人發現了。張夫人哭笑不得,只好讓人通知魏霸,說自己想去看看那艘戰艦。魏霸接到訊息,立刻派諸葛誕親自到魏府來迎,把他們夫妻接到了船上。
走上鉅艦,踏著厚實的甲板,魏延老馬識途,走了幾步,便在一個地方跺了跺腳:“這下面藏的是五百步弩?”
魏霸從艙裡快步走了出來,正好聽到魏延的話。不禁笑道:“阿爹,你真是火眼金睛啊,什麼都瞞不過你。”
“什麼火眼金睛?”魏延莫名其妙。
“呃……就是能看透一切的神眼。”魏霸掩飾著,又向張夫人行了禮:“二老今天怎麼有興趣出行,是準備踏青麼?”
張夫人瞟了魏延一眼,笑道:“你這鉅艦已經成了成都一景,不知道多少人來看過,那些丫頭小子們回到家更是羨慕得不得了,我們卻還沒見過,今天我一時心血來潮。就拉著你爹來開開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