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遜嘆了一口氣:“魏軍追擊是必然的,不過他們最重要的目的應該是收復襄陽,現在我們已經放棄襄陽,他們的目標已經達到,再和我軍血戰,不會是他們的本意。需知襄陽之戰,對魏國來說也是迫於無奈之舉,從開戰到現在,他們已經損失了不少人馬,不會再和我們爭一時之短長。歸師勿遏,這個道理司馬懿懂,曹睿也懂,要知道他們還需要兵力奪回關中呢。”
朱桓雖然對陸遜不太服氣,可是聽了這些,也沒有多說什麼。陸遜隨即安排朱然率水師先撤,順漢水而下,先趕到夷水進行佈防,接應大軍,逼迫魏軍鐵騎撤退。
朱然領命而去,率領水師隨即起帆。陸遜親率大軍,緩緩撤出了襄陽。正如他所料,司馬懿並沒有追趕,而是立刻進入襄陽城,輕而易舉的收復了襄陽。
吳軍退走,襄陽收復,曹睿終於鬆了一口氣,他立刻命令撫軍大將軍陳群停止前進,暫時留駐宛城。
鏖戰月餘的襄陽城終於恢復了平靜,可是孫權卻仍然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陸遜為了防止被魏軍的騎兵偷襲,走得非常慢,幾乎是步步為營,隨時準備戰鬥。曹宇在田豫的建議下,留下少數人監視襄陽方面撤退的魏軍,然後率領主力,再次向孫權發動了猛攻。
孫權據陣而守,死傷慘重。因為大量的輜重、糧草被燒,他們面臨著箭矢不足,糧食短缺的困境。箭矢不足,對付鐵騎的力量就大打折扣,糧食不足,軍心更是不穩,在魏軍如潮水般的進攻面前,吳軍堅持得非常辛苦。兩天下來,就連戰陣最中央的孫權也要樹起盾牌,以防被魏軍的流矢射中。
情況已經到了萬分危急的時候,朱然率軍趕到,吳軍水師進入夷水,威脅魏軍鐵騎的後路,曹宇這才放棄了攻擊,揚長而去。他們在半路上遇到了陸遜,又一次發動了攻擊,不過陸遜早有準備,他們沒有佔到什麼大便宜,只好眼睜睜的看著陸遜離開。
脫離了魏軍鐵騎的威脅,陸遜開始加快腳步,第三天下午,他渡過夷水,這時,他卻得到了一個讓他很緊張的訊息:孫權沒有等他,而是率領殘兵直接回江陵了。
陸遜長嘆一聲,心情沉重。
……
魏霸等人遠在隆中,收到的訊息要慢一些。等他得知襄陽戰事已經結束時,他不免有些惋惜。陸遜毫不猶豫的放棄了襄陽,而曹睿也非常有剋制的沒有追擊,任由吳軍退去,這讓他的計劃大打折扣。算來算去,吳軍的總損失不會超過四萬,魏軍的損失略多一些,應該在五萬左右,雖說戰果輝煌,可是還沒有到讓他們元氣大傷到無法再戰的地步。
這樣一來,接下來蜀國要面臨的問題就要比預期的嚴重得多。為了在接下來的三國混戰中取得較大的優勢,魏霸和吳懿、孟達商量,要立刻攻擊丹水中的魏軍水師,將武關至襄陽段的丹水置入蜀軍的控制之中,進而佔領南鄉郡,重奪武關。
可是吳懿和孟達都表示了反對。
孟達反對,魏霸早有準備。這次孟達有斬殺胡質部的功勞,有攻克樊城的功勞,他已經撈夠了,損失也不少,此時一心想著回到房陵整編俘虜,補充實力,哪裡有心思再去打什麼南鄉郡和武關城。
可是吳懿反對,魏霸非常不理解。在他看來,吳懿不存在實力損耗的問題,他一旦回到成都,下次有沒有機會再出徵都是個問題,應該希望一次把功勞撈足了才對。蜀軍水師現在有九艘裝甲樓船,消滅魏軍水師是易如反掌,攻取南鄉也是很輕鬆的事,只有重奪武關城可能有點難度,總體來說,這是非常不錯的機會,吳懿應該舉雙手贊成。
可是他偏偏反對了。
吳懿是主將,孟達是副將,主將副將一起反對,魏霸只是一個參軍,雖然有不少擁護者,也無法獨斷專行。面對這個場面,魏霸第一次感覺到了兵權不在自己手中的困窘。
就在這時,費禕和張溫來了,帶來了一個訊息:孫慮戰死。(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