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判決結束的時刻,居塵的眾籌企業債幾乎立刻就歸零了,現在人們發現這個眾籌依然還沒有停止,隨時可以投資這個比美國國債收益率高一倍的產品,等這個打火機投產的時候,民眾似乎認可了這個新興的菸草公司,用投資企業債的方式。
總的融資額度已經順利超過了1億美元。之所以沒有關閉這個眾籌渠道,是因為居塵發現他的加密學貨幣對沖智慧合約賺錢的能力超過這個融資渠道的成本,當然是融資多多益善了。大約在支付利息之後還能有0.5到1.5%的收益。
這1億美元的五年期債務,支付利息之後每年還有100萬美元的收益呢。
有這種好事兒,當然不會捨得放棄,雖然錢不多,蚊子肉也是肉啊。
期貨界的肉食動物,是那些手握幾百億美元熱錢的大佬,他們玩兒期貨那才是真的賺錢,因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操控期貨的價格,當期貨快交割的時候,能夠用鉅額的資金砸盤或者抬升價格,小散們玩兒期貨,往往會被這些金融巨鱷玩弄於股掌之上。
為什麼比特幣在加密學貨幣上面一枝獨秀,其中一個原因是它的盤面足夠大,操控的難度也大,小散戶就放心點(心理上)。
所以,理論上,追蹤期貨有可能找到金融巨鱷的蛛絲馬跡,但目前比特幣的期貨交易還不是規模很大,資料肯定不足。
比特幣的大佬肯定是有的,而且是草根大佬,本來沒多少錢,但是價格漲的太快,以前持有的成本低,幾百萬比特幣的大佬都有。以目前1萬多美元一枚的價格,這就是身家數百億美元市值的大佬,很可能能夠對交易價格造成影響。
挖礦病毒是一個很有趣的偏門,看到相關的新聞,居塵對這個行當充滿好奇心,感覺應該賺不了多少錢,因為這些製造病毒的傢伙太貪心了,一下子就讓使用者的電腦CPU使用率達到100%,這搞毛啊,白痴都知道中病毒了。
要是讓居塵來製造病毒,那肯定不能這麼竭澤而漁啊,不僅應該在空閒的時刻挖礦,而且被使用者發現之後,還會把挖礦所得到的收益跟使用者分享,把病毒本身當成廣告,說不定使用者還屁顛顛地喜歡上這個挖礦病毒呢。
當然,製造病毒這種傷天害理的事情,必須匿名,加密學貨幣天然就是可以匿名,所以,這個遊戲可以玩兒!
甚至居塵能夠用PCC的平臺來製造病毒,一步步把市場上能夠收集到的病毒都搞到手,改造成“可持續發展的”挖礦病毒。
為了配合這個計劃,PCC就開始展開啟用匿名分支,方便居塵這個幕後大BOSS進行匿名地僱傭程式設計師收集和改造病毒。
首先,對諾頓的病毒庫特徵碼進行逆向工程,這是居塵收集病毒的辦法,病毒庫本身沒想到自己的特徵碼還能被利用,加密方面並沒有太用心,大量的病毒居然可以被逆向找到原始碼,因為好多病毒比較簡單,就是那點程式碼而已。
這個計劃絕對不能被人發現,否則就完蛋了,所以,居塵給它起名:Polar Night(極夜),希望它永遠潛伏在黑夜中,最多有一星半點兒極光閃動,偶爾讓人感覺到它的存在。
利用程式設計眾包平臺,居塵感覺自己變成了夜王,可以控制喪屍程式設計師,製造不可思議的玩意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