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過後,全國迎來二次大範圍降雪。
三天的大雪,把雅州的蹚石小鎮,裝扮的銀裝素裹,美不勝收。
小鎮是茶馬古道東起點之一,依山而建,常住人口有6萬,少數民族居多。
古時因為道路不便,鄉民外出經常蹚著石頭,故名‘蹚石鎮’。
過去盛產大理石、花崗岩,其他探明的礦產還有石膏礦、銀礦、鉛鋅礦、銅礦、鐵礦、金礦、玉石礦等。
90年代常能看到馬隊、騾隊馱石下山,到了2000年,山中資源開採一空,再也看不到那樣的景象。
後來又發生了兩次因山林破壞導致的地質災害,給當地留下了慘痛的教訓。
2005年政府重拳整治,所有非法採礦、採石全部關停,正規企業也陸續禁採。
2008年後,掙到錢的基本都搬走,沒掙到錢的小鎮居民集體返貧。
近三年,隨著雅州市大力推進‘重建茶馬古道,連線絲綢之路’的倡議,讓蹚石鎮摘掉了貧困地區的帽子。
市政府批下專項款,小鎮每家每戶補助十萬元,重修房屋。
狹窄的水泥小道,被擴寬重修,山下修建大型停車場,山上的生態也得以修復。
原來因亂採、亂挖形成的坑窪地帶,改成古道漁場,鎮集體養殖淡水魚,年營業額過千萬。
去年,來小鎮旅遊的客人突破新高,今年更是火爆。
特別是這兩天大雪剛停,又逢週日,來放鬆旅遊的人火爆增長。
……
鎮外兩公里,通往縣城的鄉鎮公路交通擁堵。
三輪車、貨車、客車、私家車排成長龍,把入鎮的路口堵得水洩不通,鎮幹部老包正帶著基層工作隊現場疏導交通。
半小時不到,現場交通恢復秩序。
桑西大叔開著自家的小貨車,嘴裡哼唱歷代傳唱的民族歌曲,悠哉慢行。
兒子多吉頭戴牛仔帽,舉著手機正在做直播。
他們一家原來是鎮裡的貧困戶,全家上下七口人,年收入不過2萬塊,如今靠著家裡的農家樂旅館,年收入翻了十幾倍,大兒子也娶了媳婦。日子越來越好,心情自然就好。
去年二兒子多吉做網路直播,還額外賺到3萬塊,同時給家裡旅館增加不少客流量。
這一切轉變,都要感謝他的女兒桑西卓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