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初期,他孤身一人到粵東,搞貿易,發了財,賺了第一桶金。
後來蘇聯解體,他嗅覺敏銳,來到了東北,靠著跟俄羅斯搞邊境貿易,又大賺特賺一筆,徹底完成了原始積累。
後來國家工業化加速,出現煤荒,黃老闆又一次把握住了機會,利用漢西人得天獨厚的優勢,加上龐大的資本和地方人脈關係,收購了大量的煤礦,獲得開採權。
那可是一座一座金山啊!
經歷這一次,黃老闆是徹底起來了,成為國家級頂級的富豪,而且聲名不彰,極為低調,知道的人並不多。
據內部人士估算,黃老闆的資產已經超過了百億,在國內,在財富榜上絕對排的上名號。
但事實上,他卻異常低調,別說在財富榜上排前列了,連入都沒入。
其實,國內很多巨頭、寡頭,都是隱身的,那些所謂的財富排行榜上的,都是一些不入流的老闆,本質上是權貴資本的打工人……
黃老闆在京城幾十年,關係網太深了,不僅在京漢西籍貫的領導都很熟,跟漢西省內的領導都很熟。
很多漢西的達官顯貴來到京城,都把據點設定在這裡。
漢西領導幹部在京城有什麼事,包括買房子、落戶口、孩子上學、考研、進部委、進央企、做生意拿貸款、搞專案、甚至孩子找物件,他都給辦的漂漂亮亮、明明白白。
口碑很好,威信很高。
漢西領導幹部在京城有事,基本上都找他。
當然,也要給予豐厚的回報,比如漢西的各種審批,各種專案……
黃三這樣的掮客,是資訊和資源的中轉站,大家都需要。
說白了,這才是真正的商人。
他貿易的東西,不只是有形的商品,還有無形的資源,甚至政治權力!
他這個會所,在京城開了很多,基本上重要的位置都有,全都是不公開營業的。
說白了根本不賺錢,就是用來接待的。
基本上漢西所有廳級幹部,他都熟悉。
就是一些實權的處級幹部,比如縣委書記,發改委財政廳的處長,他都悉心維護。
就是手裡沒有權力,只要是找到了他,他都會給面子,能幫就幫,能辦就辦。
這叫燒冷灶、下閒棋,誰知道你以後會不會起來,會不會手握大權?
何況就算不會,他也贏了一個口碑。
在上層圈子裡,口碑非常值錢,而且越老越值錢。
有這樣的資源、這樣的金錢、這樣的關係、這樣的用心,他能不發財嗎?
此時,黃三跟高山峰一起,臉上掛著誠懇謙卑的笑容,站在門口等待梁江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