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可笑的是,他們竟然轉型到電影市場。
這一行才是真正的日薄西山,而且,風險很高。
畢竟,房地產再虧,也還有一個房子在那裡。
而電影,真金白銀投進去,如果不被市場認可,可就是一文不名啊,連底褲都沒有。
“哈哈哈,梁先生,你真是愛瞎操心,你一個人工1000多港幣的人,操我的心?idiOt!我爹地縱橫香港商界幾十年,我更是哈佛商學院畢業,在華爾街工作了十年。我們需要你指點?”
“香港過去幾十年,工業電影確實是取得了輝煌,最鼎盛時期,是亞洲之巔,世界範圍內也是僅次於美國好萊塢的電影工廠。當然,現在是有些比不上巔峰時期,但這是戰略性調整。文化產業,未來絕對是發展的方向!為什麼?我教你。因為人們富裕了,有錢了,就要從物質享受轉向精神享受!未來,文娛和電影領域一定能迎來新的輝煌,這是大勢所趨!懂不懂?”程俊侃侃而談,被梁江濤氣笑了。
不過一頓瘋狂輸出後,感覺氣順了很多。
自己也真是的,好歹也是一個紳士,父親當年更是差點當上“太平紳士”,幹什麼跟這個什麼都不懂的小孩子置氣?
梁江濤有些無語,他的這個思維方式是不錯,未來文化產業絕對非常興旺。
但是,卻不是香港,而是內地。
香港市場完全被內地市場給“吞噬”了。
文化行業,是贏者通吃。
和過去幾十年香港一直吃內地的紅利不同,由於市場狹小,香港市場已經走了下坡路。
更要命的是,內地市場已經開始崛起。
從馮剛剛的賀歲片開始,票房連年重新整理記錄,即將進入大牛市,成為東亞乃至亞洲的娛樂業的中心。
畢竟,十幾億人口的大市場太厲害了。
於是,香港的明星藝人導演也紛紛北上“撈金”。
香港引以為傲的資源被內地不動聲色挖走,結局,自然是凋零。
京城,徹底取代了香港。
程俊家在這個時候進入香港電影市場,除非及時轉向內地,否則就是49投“G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