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講問題的時候,往往就是衡量他水平的時候。
能不能發現真問題?敢不敢說真問題?
如果說的問題只是隔靴搔癢,淺嘗輒止,那就沒有什麼意思了。
甚至很多人名為說問題,其實是變相地肯定成績,那也只能是敷衍了事而已,眾人也都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一笑而過。
可如果問題說的太大,甚至是顛覆現有制度,那該如何收場?
所以,提問題的火候很重要!
既得是真問題,又得有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法。
“首先,是經濟增長過快的挑戰!”
“我們的目標是發展,不是單純的經濟增長,現在經濟增長速度很快,在一些區域性地區,甚至可以說是過熱!”
“經濟過熱,就會帶來一系列問題,比如環境問題,很多地方唯GDP論英雄、急功近利、大幹快上、竭澤而漁,為了短期的經濟效益不惜犧牲長遠的生態環境,這是得不償失的!說嚴重點,是鼠目寸光!”
“不能撿了芝麻,丟了西瓜!我們既要為當代著想,又要為後代負責,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既要只爭朝夕,更要擘畫長遠!必須要可持續發展、永續發展!必須站在更高的一個高度來謀劃經濟社會發展,走高質量發展道路!”
梁江濤侃侃而談。
他說的這些,其實並不是首創,現在已經有很多有識之士提出這個問題,只是還沒有像後世那樣形成共識。
但已經在理論界引起了一定的爭議。
不過由於現在華夏整體還比較貧窮,經濟增長的需要太過於強烈,所以主流思想還是以經濟增長為主。
但這個時候說這個話,已經不早了。
只有更早呼籲,讓更多人儘快認識到這個問題才行。
生態環境的破壞,太容易了,而想要修復,卻千難萬難,可能要下幾十年的苦功夫,才能有一點收穫。
所以最好的做法,還是做好保護!
不能為了一點點經濟利益,付出生態環境的巨大代價,那是得不償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