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人,吾等同朝為官,如同乘一船,這風浪一起,先落水,後落水,誰都不能倖免。
孫大人說的不假,如今朝堂上新政來勢洶洶,這白銀儼然將是重中之重,恰在此刻,出了這檔子事,陛下勢必要殺雞儆猴的。
何況,考成法已逐步將推行,不知多少人瞧著,看誰會先給祭了旗。
陛下不派旁人,專將這趙都安派過來公幹,已是再明顯不過。諸位!”
他儒雅的面龐上,目光忽地凌厲如刀鋒:
“這已不是太倉一縣,一府之事,乃是懸在整個臨封官場頭上的的一柄閘刀!
當同舟共濟啊,否則,不知多少官員,又要被牽累下去,才能填滿這趙都安的胃口。”
房間中,眾人悉數動容。
孫知府見高廉竟幫自己說話,不禁大為欣喜,擺正坐姿,神態恭敬:
“高大人,您究竟想怎麼辦,莫要繞彎子,直說便好。”
老按察使也豎起耳朵。
其餘人紛紛望來,等待後續。
氣質儒雅,半白髮絲根根分明的布政使眼角皺紋細密,微微一笑:
“只要我等眾口一詞,將罪責限在太倉縣令一人身上,便可保我臨封官場無虞……”
“況且,京官又如何?他身單力孤,這太倉可是我等管轄的地盤。”
“正所謂,強龍不壓地頭蛇……等他到了,我們便先壓一壓這位欽差的氣焰。”
高廉一句句叮囑著。
腦子裡,卻是浮現出昨日,李府家臣快馬加鞭,從相國府送來的密信。
那是密信,亦可稱為“錦囊”。
相國李彥輔遙遙坐鎮京城。
字裡行間,便已定下,趙都安諸多可能採取的策略的不同種應對。
……
……
佛道鬥法後的第三天。
從外地趕來京城看熱鬧的江湖人士,紛紛心滿意足地離開。
喧鬧了一個夏天的京師,伴隨著微冷的秋風,獲得了短暫的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