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望海堡已經面目全非,碎石堆被重新碼成圍牆,這時節冰雪就是最好的建築材料。
別指望挖土夯牆,土地凍得鐵板一樣,鐵鍬鏟上去就留個印而已。
一人高的圍牆勉強遮擋住凜厲的寒風,三十多間大小差不離的低矮的雪屋,呈四排也算整齊。
四角是四個牲口棚,馬騾也有避風之處,再簡陋也比帳篷保暖。
各家雪屋地上鋪著厚厚的松針,再蓋上刨平的厚木板,一家人圍著壁爐篝火裹著皮毛和棉被。
在這極寒的天氣裡,總算有了個不會被凍死的小窩。
秦逸的雪屋要比別家稍大一點,用的碎磚石料也更多,甚至連屋頂都用木料加松枝遮掩。
一個石砌的壁爐,加上盤好的火炕,算是望海堡最奢侈的住宅。
他和孫仲勇、徐海峰三人住在一起,方便給左膀右臂“開小灶”。
夜色深沉,
“……軍糧二十五人,一天三頓每天耗四十斤,三天一石糧;
民糧八十五人,一天兩頓,三天兩石,每月共計要消耗三十石糧……”
秦逸盤膝坐在被褥裡,用羽毛筆沾著墨,在紙上寫寫畫畫。
從前期一個個餓死鬼一樣,恨不得有多少吃多少,到如今已經情緒穩定,耗糧有數,真不容易。
按照他的吩咐,他和兩隊“少年兵”共計二十五人,分成兩個隊。
每頓每人糧半斤,一天三頓就是斤半,而其他的百姓每人每天一斤糧,整體糧食消耗量相當的驚人。
沒法子,缺少輔食,只能靠更多的碳水補足。
半大小子吃死老子,還真不是笑話,堆尖一大碗飯,就著鹹菜疙瘩呼呼幾下就刨個乾淨。
之前的凍肉大都補貼給少年兵,秦逸竭力地把這些小子養壯實些。
普通百姓原本就飢寒碌碌,在加上被韃子虜去為奴,一個個瘦的跟蘆柴棒一樣。
剛開始別說跑五公里了,走五里路都能暴斃,你信不?
秦逸在韃寨的繳獲,加上兩次從黑山墩搞來的鹽糧,夠整個團隊吃到明年開春沒問題。
等開春後就好了,野菜、海魚等,都能增加食物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