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無願力,乃浮願耳。
「大師!」
老和尚跨入門檻,替代懷空解答疑惑「大師,浮願又是什麼?
眾人洗耳恭聽。
哪怕是楊東雄、龍炳麟、龍娥英這等宗師,單學識廣度上,也遠遠不及老和尚。
舉人、道士、和尚。
一人三相。
所見所聞何其廣也。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請佛非一人之心願可得,必用願力,只是這股願口做質護?」
「見過的師祖。」懷空隱隱明白幾分。
「常人求佛拜神,單單口上一念阿彌陀佛,腦海裡佛陀全無,此即‘浮願’,如春日漂浮於願力海之上的‘柳絮」,其質雖輕,勝在量大,此即浮願。
驅病」願結作藥師佛,鬥戰勝佛,餘所料不差,便為「抗爭’之浮願匯聚而成,故而金剛不壞,力大無窮,如手持矛與盾的卒子。」
有理有據。
懷空眸光一亮。
顯然。
金猴佛的橫空出世衝擊了許多僧侶的世界觀,可冷靜下來之後,並非無從著手,無跡可尋。
「那五指山呢?鬥戰勝佛緣何會牽出大日如來的五指山?」
「因為懼!因為怕!」老和尚言,「金剛不壞和力大無窮,是小的矛盾,鬥戰勝和大日如來,是大的矛盾,是抗爭與鎮壓!
緣何會有抗爭?或是遭遇不公,或是遇到不平,又或者單純野心勃勃,
利慾薰心,其面前必然有大山橫亙,有緣由造成一切,二者始終為一體,此即根由。」
懷空動容。
彷彿面前出現了一個手持矛盾計程車卒,黃沙漫天,向大手發起大無畏之衝鋒。
但「便不是浮願,尚要大費周章,梁施主如何能獨自引動且功成?」
「不知。」老和尚搖頭。
他僅分析出現象之因,尚未探尋出緣何會有此現象。
應當有一個由頭,一個火星,攪動了願力海,形成漩渦,甚至彼此興許同根同源。
「哈呼哈呼。」
鼾聲不停。
梁渠撓撓背。
「哈,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