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心中暗歎,他們早做好了梁渠來到佛門聖地,會有種種不可思議的心理建設,然而到了懸空寺中,他們發現自己仍舊小瞧了上司,在短短半月內闖出的名聲。
山頂。
初夏的悶熱消失無蹤,今日講經法會適才結束,人潮湧動,大半趕往食堂。
松柏樹、羅漢松下。
四角亭、十字亭內。
隨處可見僧侶匯聚煮茶,交相議論,俱在討論同一個問題。
「藏經閣內真術級的無上功法素有三問傳統,各書不盡相同,《摩訶業海觀》為妖修功法,書中雲鱗三問,為回答者歷來不多,未曾想興義伯如此出巧,
能得創術師祖意識認可。」
「師兄,小僧愚鈍,昨日半夜見這三問,未有多少頭緒,這第一問,以痛覺證悟眾生麻木,將復仇執念昇華為破網宏願,何解?」
「昔日雲鱗三問妙答,第一問符合《金剛經》「無我相」之要義,將個體仇恨轉化為眾生悲願,漁夫也好,魚也罷,俱是掙扎的可憐人,是被度者。
昨夜雲鱗之答,私以為,是為承認殺孽但不懺悔,「以新業覆蓋舊業」,主動咬網,打破舊因果,製造新因果,一個視角上升,一個以大蓋小。」
「不錯,第一問,昔日教解脫,今時要破網;第二問,昔日倡教化,今時立威憶;第三問,昔日求圓滿,今時證荒誕,故謂妖佛狂禪,‘渡世佛法」與「在世佛性’之差—.」
興義伯?
佛法高深,查清只覺得「亂七八糟」,壓根聽不懂,卻是捕捉到關鍵詞。
「小師傅,他們這是—」
「昨夜興義伯鑽研功法,為祖師設下之雲鱗三問答出三個妙解,再立一傳世公案,昨夜至今日一整日內,頓悟者有一十一人。」
「!!!」
「等會,多少頓悟?」範子玄驚撥出聲。
一十一人。
話音剛落。
嘈雜自遠方響起。
「快看,圓通小師弟頓悟了!」
小沙彌當即改口:「現在是一十二了。’
一十二個。
頓悟是———這麼輕鬆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