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去攔路搶劫十兩銀子,會覺得自己能夠承擔得起坐十年大牢的後果,所以去搶麼?”
關從簡若有所思:“不會,因為他覺得自己不會被抓到!根本沒有什麼十年牢獄!”
“一個道理。”
“師爺高!”關從簡豎起大拇指,旋即又有新問題,“可如果是僥倖心,為什麼簡中義會自己坦白呢?不應該一直瞞下去嗎?”
“因為他沒有僥倖心。”梁渠放下瓷碗,離開平陽府城,他已經理解明白,“簡中義靠的不是僥倖心,而是權衡利弊,他真是那種考慮自己能坐十年牢,所以才去犯事的人。”
簡中義的情況相當罕見。
他“拎得清”。
頭腦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麼,清楚的知道能不能要,怎麼去要。
這種視角……
人是很難脫離環境和身份影響,以更高層面的視角來判斷事物利弊,做出正確選擇的。
上學時,一個課業優秀的好學生,遲到一次,忘寫一次作業,會覺得天都塌了,可日後為生活奔波數年,再回首,昔日的遲到不過是一件無足輕重的小事。
同樣的,社會上不曾犯過罪的人,因一時衝動,鋃鐺入獄,悔恨不已,而若是犯法一次再出獄,再度面臨窘境,世界對他又是截然不同的光景。
故要麼不犯,要麼慣犯。
裡面不單單是年齡增長的問題,而是經歷。
一個人同書院孩童讀了六十年書,真實心理年齡絕對沒有一個十六歲,父母雙亡,早早出來打拼的人高。
梁渠年齡二十上下,但他死過一次,再加前世截然不同的經歷,讓他很多時候能跳出當前身份,判斷對一些事情。
簡中義這種情況,屬於另類的“天賦異稟”了。
一個正常當官的人,根本做不到打破自己身份框定的認知枷鎖,反覆“橫跳”,果斷的捨棄所有,獲取所要。
關從簡也琢磨出幾分門道。
不說佩服,只覺麻煩,像是小時候撥草驚出一條黑蛇,擦著腳腕快速遊過。
“突然出這檔子事,河泊所裡很忙吧,師爺你來得及麼?”
“還行。”梁渠確實沒想到自己對付八爪王之前,平陽府裡會再爆一件大事,“不過徐大哥說這件事暫時不用我去操心,讓我安心聯絡海坊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