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龜山、徐文燭、楊東雄登臨甲板。
候上一陣。
平陽府高官獲允進入,撩起下襬,登陸鉅艦,梁渠有幸忝列其中。
甲板連著甲板,陸地般綿延起伏,船旗獵獵招展。
寶船之上,官員們穿過長長的甲板,進入廬室,數丈大門豁然洞開。
光影延伸。
房間內縱深極大,從前到後有數十米,十步一層階梯,階階往上,道路左右分列九枝獸燈,燭火金光明亮,打蠟的木板波光流轉,硃紅色的長毯鋪展而下,金色蒼龍蜿蜒騰空。
梁渠稍稍抬目,竟發現本該位於寧江府的越王,同樣位於右上首,而他旁邊另有兩位不認識的大人物。
其中有一人地位不凡,居中正座。
乍一看是須發灰白的老者,然容顏無衰,眉宇筆挺,肅穆威嚴之風撲面而來。
不用多想。
肅王!
肅王、渤海王,下大洋的船隊正副統領。
其中以肅王實力最強,聽徐文燭所言,為巔峰武聖!
真正的南直隸嫡系。
打過流金海戰,幹過前朝武聖,據說按譜系排,身上流著大順皇室的血,雖幾場著名戰役皆不是一對一,但手上確有武聖性命,功高德望。
與之相比,渤海王白白淨淨,面相俊朗,望之比越王更年輕幾分。
只是到了宗師,容貌往往不體現真實年齡,僅代表個人習慣。
大殿內,除開最高階以“品”字排座的三位武聖。
第二階和第三階的座位相加有十多位,個個氣度非凡。
全是宗師?
梁渠見到自己的師父和蘇龜山以及徐文燭,三人全坐於第三階層。
朝廷對於海外諸國倒蠻重視。
眼下一整套的班底拉出去,尋常小國國主怕是沒見到面,光聽到便要抖出尿來。
隔開三個階層。
眾官員位於第四階層,向十數米外的三聖躬身行禮。
“衛麟,上前來。”第二階層的某位宗師招手。
衛麟邁出兩步,立至身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