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
“不知?”
“或許有,或許無。”
梁渠撓撓鬢角。
他好歹修行中人,能明白老和尚的意思。
大抵確實有收穫,但不知道這收穫能不能反饋到自我的修行上。
修行便是如此。
四關七道。
前期“做題”的人多,尚且有一條筆直的道路,一代代的天才和平凡人實驗下來,幾乎稱得上標準答案,雅俗共賞,適配度極高。
如同科舉時的破題、承題、起講、入手,套用一下,又快又穩又不會偏。
但自狩虎入臻象,整套做題模板逐漸開始模糊。
有路,偏路四通八達。
或捷徑,或崎嶇,或坦途。
依舊能先破題,然先入手,再破題,也不一定是錯,做出來的文章甚至能比旁人的更賞心悅目。
修行體悟之中,興許便有人每條路都走了一點,最後卻發現,全不是自己真正要走的那條,所獲所得,白費功夫。
然路無盡頭,人有窮盡。
修行至此,縱使武聖亦不能一口否認某人修行之路是錯的。
臻象入夭龍,的確不是個容易的活啊。
收好草稿。
梁渠不走,咳嗽兩聲:“大師,小令沒有了……”
“明日來取。”
“多謝大師!”
書房。
獺獺開添水研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