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梁渠擔心一人搬抬,受力面太小,容易搖晃。
放進大澤前後有一段路途,難保不會磕碰。
一艘耗時兩月半,辛辛苦苦建好的大船,未曾下水就磕碰破損,需二次修補,未免太不吉利,故喊來手下兩位河伯過來幫忙。
眼見福船抬起,梁渠大喊一聲:“福叔,前面開門!”
劉全福從震撼中回過神來,忙帶領徒弟,幫工上前拉開大門。
梁渠比較一番門口寬度,側頭望向中間的範子玄:“門口窄,過不去,兩位手抬高些,小心船底下磕碰到圍牆!”
“我們二人瞧得仔細,不會有錯。”
“梁大人放心,只管往前走!莫說一艘福船,今個河泊所的那兩艘樓船要來,我們兩個也得把它托住嘍!”
查清,範子玄相繼回應,中氣十足。
梁渠見兩人沒什麼問題,邁動雙腿,向前移動。
期間三人始終保持一條直線,高舉雙臂,託舉福船從院中走出,轉出一個大彎,從小路上拐上青石街,於路人驚詫的目光中,緩步趕至上饒埠。
福船長十八米,接近六丈,加上寬高,一艘相當誇張的大船,吸引來大片圍觀群眾。
“娘嘞,好大的船!”
“福船吧這是?河泊所裡有樣式差不多的,當戰船用的。”
“梁老爺平步青雲啊,一年前坐的小舢板!明年今天會換什麼船,我都不敢想,說不得那河泊所來時的樓船,都歸了梁爺了!”
“舢板?梁爺以前用舢板?”
“你們外鄉來的?”
“我家就隔壁南潯鄉里的,十三四里路,知道的少,今個來平陽鎮上採買些東西。”
幾個本地鄉民見有外鄉人,臉上不免顯出傲色。
上饒埠。
供大船停留的深港早早建好,長棧橋自岸邊向大澤深處蔓延出百米,離原來停靠漁船的地方偏得不多,兩側各泊有一艘大商船,往下搬貨。
入冬之後,田裡不忙,魚獲漸少,鄉民基本處於吃存糧的狀態。
常有農夫,漁夫上埠頭出個把力氣,搬貨掙錢,競爭十分激烈,工錢已經壓到三枚銅板一天的程度。
梁渠總懷疑他們掙到的銅板,不夠一天勞累下來多吃的那幾口米飯油水錢。
臨近棧橋,梁渠望見候在道上的林松寶,他身邊跟有漁欄裡的二位夥計,懷中各自抱著紅布與香爐,還有一食盒的雞鴨魚肉。
“大人不必下水,我來!”
範子玄大聲喊喝,腳步一跨,與查清默契地調轉方向,不顧梁渠阻攔,把他別到後頭去,先行一步跨入水中,江水沿順褲腿往上蔓延,形成暗色。
前邊的查清回頭喊:“梁大人鬆手吧,放心交給我們,不會出差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