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出竅門的當日,楊許站立城樓之上,用半吊子的《眼識法》足揪出八個探子,一個內奸。
事後驗證,除兩個探子是誤會外,全無差錯。
尤其是內奸,比探子更可惡,讓楊許身上記了一筆不小的功勞。
此事一出,整個北區鬧得沸沸揚揚,不少人給楊許起上一個鷹眼的綽號。
也是此事,讓鎮守北門的天人大宗師覺得楊許是個抓姦細的好苗子,本該昨日換崗休息的他不得不延長半月,調換休息日,繼續抓探子與內奸。
念及此處,楊許轉頭望向信使:“常兄準備何日啟程?”
“天氣嚴寒,大雪封路,我固然不懼,但車馬難行,廢了不少功夫,準備先在城裡歇上兩日再走。”
“那常兄不妨多留兩日,城內氣象觀師測算過,再有四日大雪停,那時候路更好走一些。”
楊許知道苦木崖位於何處,距離河源府不算太遠,半天足矣。
但連日大雪,路途淹沒,方位不明,要多增一至兩天不等,再加上搜尋……
讓信使多留兩日,說不得正好能趕上送出時間。
九師弟凝聚真罡在即,又送出珍貴的三識法,難得有所請求,作為大師兄自然不能備位充數,早到五六日也好。
信使大致知曉楊許意圖,略作思量,答應下來:“自無不可。”
以武師與黑鐵馬的腳程,積雪問題是小問題。
關鍵在於大雪漫天,遮蔽天空,辨別不清方向耽擱下的時間。
多留兩天等雪停,的確對趕路更有幫助。
“多謝!”
“楊大人客氣。”
得到承諾,楊許趕到府衙請假,再去到營地,召集手下。
二刻鐘後。
城門洞開,三十六騎化作一股長風,跨出城門,消失於漫天飛雪之中。
……
淮陰府。
平陽縣義興鎮上饒埠。
夜幕中繁星點點。
棧道旁的大船伴隨水流上下起伏,停泊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