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鄉里祠堂有些米糧,應該沒有被淹,是鄉老們去年收起來應災用的。”
“好!去幾個人幫忙把米糧搬出來!”
“我去!”
“我也去!”
……
黑水河上,十數艘長舟停留進港口。
從船塢往外的空地上搭建著大量的應急帳篷。
軍士們排著隊從船上往下搬卸米糧,部分放在原地,部分放到小船上往華珠縣各地輸送。
項方素等人站在甲板上負責監督。
他們是本次救援的第二波,帶來了初步的應急物資。
柯文彬劃出一批米糧,讓軍士們就地起灶,熬粥賑濟。
項方素盯著米袋上的平陽縣標誌感慨:“簡縣令開平陽縣官倉幫忙賑災,還帶頭捐贈八千兩白銀,購置米糧,真是財大氣粗。”
柯文彬笑道:“八千兩又不多,你不是也用五千兩買了張火鍋方子?”
“別鬧,那能一樣?我買方子,早些晚些能掙回來,那捐贈是有去無回的。”
“倒不一定,朝廷那邊事後肯定有嘉獎,不算虧。”
蠲免和官方賑濟必須要皇帝批紅,大臣才有權執行,但是對那些突遇大災開倉放糧的官員,無一例外全是作為正面典型嘉獎。
“全是些口頭嘉獎,有什麼用?”
“你不懂,簡知縣能得到的好處眼下看不見,摸不著,日後成為府主那就能體現出來,至少一縷玄黃氣不會少。
玄黃氣在手,那宗師路等同走出小半,按他年紀,日後指不定有武聖希望。”
“那玩意來得忒慢,把平陽縣營成平陽府,想想都累得慌,好處撈不到多少,鍋一頂一個準。
伱看華珠縣知縣,好端端的來個潰堤,前面幹得再好,沒用!”
“我覺得不然,平陽縣變府,三年內必成!”
項方素搖搖頭,不願爭論,岔開話題道:“不知道阿水在哪,事辦得如何?那小子頭一回當都水郎,不會出什麼差錯吧?”
柯文彬搖頭晃腦。
“放心,阿水年紀不大,心其實蠻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