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日報》這次倒是挺有眼光,從很早之前就盯著《地下交通站》進行報道,在《地下交通站》相關的熱度裡,《京華日報》的影子是最多的,估計沒少從這次熱度盛宴裡撈到好處。”
李堅暗戳戳的想著。
想了一會兒《京華日報》的情況,李堅又想到了自己。
《地下交通站》的成績,可以說已經好到毋庸置疑了。
百分之三點九三的收視率,完全可以笑傲同期的其它所有電視劇。
甚至不光光是同期的電視劇,三年裡,《地下交通站》的收視率是最高的。
也就是三年前,有一部電視劇《幸福愛河》,收視率破了百分之四。
而在那部電視劇之前,又有兩年的時間,電視行業沒有出現收視率破四的電視劇。
《地下交通站》給李堅帶來的榮耀,比《寶蓮燈》還要多得多。
在《地下交通站》開播之前,李堅還深深的擔憂了一段時間,他當時就想著,不說《地下交通站》成績能和《寶蓮燈》相比,只要《地下交通站》的收視率能破百分之二,那就足夠了。
而最終的成績誰能想到,《地下交通站》的收視率不僅破了百分之二,還差點破了百分之四。
還有一個原因,在某些方面來說,《地下交通站》的地位和分量,不是《寶蓮燈》所能比擬的。
這不光是在收視率方面,雖然這是最重要的一個因素。
在題材的創新和對電視劇行業的貢獻上,《寶蓮燈》不低也不差,但是《地下交通站》卻要比《寶蓮燈》要強太多了。
單單是情景喜劇這麼一個新型別喜劇的概念,就讓許多導演直呼“臥槽”。
現在國內出現一股‘情景喜劇熱’,就是最好的證據。
現在正是李堅能不能更進一步的關鍵時刻,李堅是一絲一毫都不敢放鬆,生怕出了什麼差池。
總局的一位副局長要退休,這個副局長的位置,全國各地不知道多少大佬在瞄著。
李堅雖然近兩年來風頭很盛,在河東省電視臺做出了許多成績,但是相比那些強勢電視臺的老牌臺長,以及一些對總局副局長位置虎視眈眈的分局局長,李堅並沒有很明顯的優勢。
他能有資格和這些人一起競爭,已經是非常難得了。
如果是兩年前,他剛剛到任河東省電視臺臺長的時候,根本沒有資格去競爭總局副局長這個位置。
現在他雖然可以了,但把握卻並不大。
這種關鍵時刻,李堅既想求穩,又想搏一把。
最終,他選擇了搏一把,畢竟都在譚越身上搏了那麼多次,而且沒有譚越,他現在連和其他人競爭的資格都沒有,所以這一次,他仍舊選擇站在譚越這邊,再搏一把。
很明顯,他搏贏了。
隨著《地下交通站》的大火,現在文化總局系統內,關於支援李堅接任總局副局長的呼聲越來越高。
李堅心中激動壞了。
因為《地下交通站》,現在總局裡,他是最有可能接任副臺長位置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