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寶山輕輕搖動著手裡的蒲扇,眼睛微微眯了眯,腦海中浮現《地下交通站》的劇本。
李寶山嗯了一聲,道:“對,我就是看重這部劇劇本的質量了,而且出品方也靠得住,就接下了。”
電話另一邊的老謝似乎是在外面待得有些無聊,追問道:“哦?那到底是什麼樣的劇啊?你給我說說唄。”
李寶山翻了一個白眼,道:“那對不起,我是一個有職業精神的演員,在電視劇沒有開播之前,我不會給你透露,我只能給你說,這部劇如果真的能把劇本原汁原味的拍出來,絕對是一部經典,老謝啊,你再等等,等電視劇開播了,自己去看電視劇的質量高不高。”
李寶山的話,像是小貓爪子似的在老謝心裡撓。
但是老謝也知道,李寶山不願意說,那肯定是說不出來的。
“行啊,你個老李頭,你不跟我說,我去找其他人問問。”電話中,老謝哼了一聲說道,說完之後,就結束通話了電話。
李寶山也不氣惱,兩個人是多年的老朋友了,這只是在開玩笑,並不是真的生氣。
李寶山沒有放下手機,而是繼續看了看自己的社交軟體。
不只是老謝,還有其他人都發來訊息,詢問自己接新劇的事情。
李寶山一一回應,其中還包括他的一個粉頭。
所謂粉頭,李寶山一開始也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後來找人問了一下,才知道是粉絲的頭頭。
對於自己的粉頭,李寶山還是很喜歡的。
不像現在的有些明星,完全把粉絲當成工具人,用來轉錢的工具、韭菜。
老一輩的藝術家,都很清楚,他們之所以能過上不錯的生活,就是依靠的觀眾的喜愛,粉絲的支援,人能載舟亦能覆舟,脫離了粉絲的支援,不管多厲害的演員,都得完蛋。
所以對於自己的粉絲,李寶山一向都很重視。
而粉頭也是不怎麼玩微博的李寶山和粉絲交流的一個樞紐。
......
......
經過譚越、林清野、錢濤以及吳工等人的商議,《地下交通站》的開機時間定在了七月一日。
這天既是黃道吉日,適合開機,也是新的一月,新月新氣象。
七月一日,上午,陽光明媚。
京城,郊區,影視基地。
夏天的陽光明媚,也不是一件好事,因為太熱了。
影視基地有不少劇組都在拍戲,甚至有的取景地同時有多個劇組取景拍攝,一個劇組拍完之後,旁邊等待的另一個劇組趕緊抓時間拍。
烈日下,有錢的明星都鑽進保姆車裡吹空調去了,沒錢的群演和工作人員們只能忍受這悶熱,運氣好的離風扇近一些,還能吹一吹風,不過即使是吹來的風,那也是熱風。
影視基地東北部位,這裡是一片民國的建築,中間的主道上還有做舊的電軌電車,儼然一派民國氣息。
這裡正是《地下交通站》的取景地。
《地下交通站》不像《寶蓮燈》,這是一部情景喜劇,從電視劇的性質上,就註定這部劇是一部小成本劇,需要用到的場景不多,不需要像《寶蓮燈》似的為了取景到處亂跑,在這裡基本就可以滿足劇組所需的所有場景。
一些影視基地沒有的場景,劇組完全可以自己搭建,耗費並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