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漲一落也是有講究的。
膽子比較小的,說不定還沒有到蛋的價格最高位時,就已經將蛋給賣完了。
那麼,這一批人收益也是最小的。
但總體來說,他們賣出去就已經賺了。
這和股票是一個道理。
普通老百姓也分好幾種,有膽小的就有膽大的,還有比較沉穩的,這些人所賺到的錢財都是不一樣的。
因此,有錢的一般有錢的和比較差的也就出現了。
當價格回落的時候,就是市場放出去的訊號,那些膽子超級大的一部分會賣掉,還有一部分就繼續等待第二次價格的攀升。
李昭當然不會玩這種戰術,他的理念就是漲完再到以往的平均水平,要有一批人富裕起來,也要有人一般般富裕,這就完全看命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選擇決定了你是富裕還是貧窮。
在這種市場操控之下,大量的雞蛋、鴨蛋還有鵝蛋都被收攏。
當然,市場也是有趣的,也不是一成不變的。
收購蛋的並不是只有李昭,李昭有自己的想法,同樣,商賈、世家大族也有自己的想法。
他們願意跟風,既然李昭要收這麼多蛋,那必然是有謀劃的,這會不會是李昭賺錢的第二個風口呢?
因此,當李昭收購蛋的時候,有的人也會暗中收購。
他們有的人是純粹的跟風,只要跟著李昭走,就算是吃不到肉,也能喝一口湯。
有的人則是開始謀劃新的商機,比如,將雞鴨鵝的大批次生意掌控在自己的手中,因為有人已經覺察到,雞鴨鵝接下來的需求量還是持續增大。
將這些蛋儘可能多的孵化,還能賺一筆錢財。
李昭知道這些訊息的時候並不意外,因為這也是他分攤自己風險的一種手段。
他將蛋收起來的用途之一就是進一步的孵化出更多的雞鴨鵝。
總體來說,李昭是滿意的,他不會強行干預很多,只會干預大體的走勢。
世界上本來就沒有絕對的公平,他能給出一個相對公平的競爭環境,已經算是能做到的極限了。
能不能實現第一批原始資本的積累,就看個人的運道了。
李昭默默的看著市場的變化,坐看人世間的浮浮沉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