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都安默默總結經驗。
“不說了,下官告辭。”
他起身,風風火火回家去了,準備多多碼字,攢足夠的稿子,儘快完成攻略。
“……毛毛躁躁。”
孫蓮英張了張嘴,無奈揹著手搖頭,心想你小子欠我的桂花酒,還沒兌現。
……
接下來幾天,朝中變化,果然如孫蓮英預料的一般無二。
江南士族開始不斷遊說,三司會審則逐漸陷入拉鋸狀態。
第三日,突然有爆料出現,聲稱王楚生對高廉因某一件事,早懷恨在心,且其提供的證據中,有數個地方存在疑點。
意思明顯:認為,是王楚生在造假,誣陷布政使。
第四日,案件又有新的質疑產生,這次是在檢舉人“宋提舉”身上。
有人質疑,宋提舉緣何能獲得諸多證據,又為何離奇失蹤,其檢舉動機,一時成謎。
第五日,開始有傳言,隱隱質疑“欽差”趙都安。
有人搬出證據,說趙都安抵達太倉府後,曾向高廉等地方官索賄,未果。
因此,索賄失敗的趙都安存在打擊報復,公報私仇的嫌疑……
訊息一出,京城譁然。
尤其幾經核實,發覺確有其事,一時間,令不少原本堅稱要定罪的人,陷入搖擺。
開始重新審視趙都安帶回來的“證據”。
國子監內,質疑的學子越來越多,斥責高廉的人,聲音則逐漸減少。
在一種詭異的氛圍,和明裡暗裡一些人的推動下,輿論竟然在幾天內,完成了反轉。
支援聲援高廉的聲音,開始出現。
“怎麼會這樣?他們怎麼可以這樣顛倒黑白?”
梨花堂內,小秘書錢可柔氣氛地將一份京城邸報拍在桌上,圓潤的臉蛋氣的發紅。
抱著肩膀的侯人猛,與盯著黑眼圈的沈倦也臉色難看。
“怎麼了?這樣生氣?”趙都安笑著拿起邸報,看了眼,“只這樣,你們就受不了了?”
錢可柔氣的眼圈都有些發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