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那趙都安的手筆?一個區區武夫軍卒,有這般謀略?”一人懷疑。
另一人搖頭道:
“誰人知?沒聽說此案中,袁公也出手了麼?沒準是群策群力,他只是被推到臺前的。”
“李兄說的是極,一個軍卒出身的酷吏,或確有些本事。但若說有這等謀略,未免太匪夷所思。”有人附和。
這時,席間卻忽有一道溫潤聲線開口道:
“諸位兄臺莫要小覷天下人,這位趙使君,我也略有耳聞,風評惡劣是真,但以陛下之聖明,若真只有一副好皮囊,斷不會予以重用。
依我看,哪怕這次對付周丞的佈局確有旁人相助,但或也確為此人主導。”
這人一開口,席間讀書人們頓時改變口風,紛紛道:
“半山兄說的是。”
“還是半山兄雅量高潔,倒是我等小人之心了。”
雅號“半山”的,是個約莫三十的文士,穿儒生袍,略有些文弱,頭髮整齊梳在腦後,雙眼澄澈,文氣極重。
在京中讀書人裡,乃是一等一的名流,名為“韓粥”。
也是公認的當今京城年輕一代才子之首。
出身貧寒,自幼攻讀百家之書,後高中狀元,入翰林院任修撰。
此刻被眾讀書人吹捧,也只是淡然一笑,似對這種場面已習以為常。
“說來,那趙都安雖近來聲勢不小,但終歸只是個武官,縱然有些本事又如何?
最多,無非是下一個馬閻王罷了。
而半山兄據說已被太師納入修文館,再過幾日,便是開館的時候,未來成就不可限量。”座中一人大聲吹捧。
修文館?
霎時間,包廂外的一些士子都側頭望來,難掩震驚。
這段日子,文人圈子中最火熱的話題,便是女帝要廣納青年才俊,入新衙門修文館,輔佐聖人治理朝政大事。
據說修文館第一批入館學士遴選極為嚴苛。
坊間更有傳聞稱,修文館乃是未來的“新內閣”的雛形。
凡能躋身進入,成為天子身旁近臣,可想而知,未來會有何等成就。
韓半山入館了?
這訊息尚在小範圍內傳播,如今被宣揚,登時在這一片讀書人坐席中,竟蓋過了趙都安剷除周丞的話題。
韓粥眉頭輕輕皺起,對這種捧一踩一的行為有些不喜。
但也不好說什麼,只能寒暄兩句,告辭離開。
這一幕,引得不少人羨慕嫉妒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