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如今最為務實的想法。
也是最靠譜和有可能實現的。
甚至於,蘇平對此有著不弱的自信。
正是因為如此,對於這方面,蘇平反而沒有多想!
而除此之外,第二個想法延伸,
這些天的時間下來,蘇平對於這五行陣圖的五行相生,有著極大的興致。
沒錯,注入火屬性之後,能夠轉變成為土屬性,然後土屬性再度轉化金屬性……
依次衍生之下,五行能量可以一直這麼輪轉下去,直到能量徹底消耗完的那一天。
可是,蘇平卻在這種運轉之中,想到了一個異想天開的可能性。
為什麼,從火屬效能量轉化為土屬效能量的時候,能量的本質總和,會減少呢?
這看上去是一個純扯淡的問題。
能量的運轉,甚至是轉化,減少是必然的,如果能夠越來越多,那才是違背了自然規律。
但是,五行相生,能量的轉換之下,這是一種很特殊的轉變。
這種轉變,不同於所有的能量消耗運動。
這一點,其實仍然能夠從老沙的身上繼續找到一點啟發。
老沙的太陽之心,是一種很有趣的轉變。
太陽的力量,是很難具現化的,甚至於,大量的陽光集中之下,最多隻是點燃,絕對做不到那樣的爆破地步。
這無疑就給了蘇平一些想法。
同樣也有一些基礎的道理。
能量的守恆與轉換,不是那麼片面的東西。
蒸汽機的原理,槓桿的原理,甚至於,連人體自身,都是如此。
一個成年人,吃飽了有了力氣,所能夠挪動的總物質重量,本質上要遠遠高於自身力量,更別說那頓飽飯的重量了。
當然了,能量的轉變,不是這麼片面的比較。
能量的集中,也不只是需要吃一頓飽飯。
所以,五行的相生相剋,在轉變的過程之中,是否能夠透過其餘的手段,來使得這力量的轉換,越來越大呢?
同理,比如說是以槓桿原理為例,從第一次的火元素轉變為土元素,便是第一次的槓桿,然後,從土元素力量再度轉變成為金元素,就是第二次槓桿,以此類推。
以太陽公式為例子,同樣對於五行的轉變,進行出一個假設公式的轉換。
那麼便是:1火=1.1土=1.2金=1.3水……
甚至於,這樣的詭異公式,理論上在這種情況下,可以無限延伸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