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午時。
京城吏部文選司大門外,一輛看似樸素的馬車緩緩駛出,朝著宅邸返回。
馮舉今年四十有餘,長相清瘦,是典型的文人氣質。
以他的出身,在大虞朝官場中,能在這個年紀爬到這個位置,已是極為不易。
其中自然少不了同鄉、同年的提攜。
官場小圈子中,同年科舉的進士彼此會結成小團體,同地方出身,亦有“同鄉會”。
成員之間,須彼此提攜、舉薦,模式類似於趙都安前世的美帝大企業內,彼此推舉的印度高管。
有得必有失,馮舉從小圈子中得到過好處,成員有難時,也必須冒風險搭救。
闢如最近的一樁事:
圈子裡一位地方官僚被巡按御史捉住馬腳,查出貪汙事宜,被緝捕入京,看押在刑部調查。
馮舉面對同僚求救,試圖運作,輾轉尋到寧安縣子,賄賂傳言中聖人的“男寵”趙都安。
結果對方遲遲無動作,馮舉焦急之下,催促王顯詢問。
好訊息是:
今早王顯家丁來遞話,趙都安已應承,這幾日便會施以援手。
壞訊息是:
今早去衙門,得知趙都安捉拿逆黨失利,正面臨詔衙與都察院聯手彈劾,岌岌可危。
“唉。”
車廂內,馮舉頗覺頭痛,忐忑不安。
雖說王顯言之鑿鑿,說趙都安不會倒臺,要他安心。
但官場上的事,風雲莫測,誰說的準?
收斂思緒,他決定暫不多想,先回家用飯為宜——馮宅距離衙門不遠,他習慣午時回家用餐。
然而行到中途時,馬車突兀停下,馮舉隔著車簾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