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那漢子沒有遁逃,關羽恐怕也須等其勇力耗盡,約莫六十回合開外方可拿下。關某,小覷天下英雄矣!”
然而,關羽的語氣之中充滿了反思的味道,但李基從這話裡話外之中,卻是莫名地感覺到關羽沖天的傲氣。
就彷彿關羽在理所當然地認為,黃巾一眾土雞瓦狗不該有能扛三刀之人。
“所以,雲長這是在繼續錘鍊武藝?”李基問道。
“正是,關某自昨夜之戰中有所心得,故以正在琢磨。”
頓了頓,關羽沒有絲毫隱瞞地說道。
“關某之刀法精華盡在前三刀,所暗合乃是《春秋左傳·莊公十年》中兵法精粹之言。”
……
李基。
來了,這個春秋狂魔三言兩句之中,又將話題繞到了《春秋》之中。
也幸好李基這段時間已經將《春秋左傳》完整地背了下來,不求理解,但求應付關羽,免得面臨類似於大學生被小學生的難題給考住的尷尬情形。
隨即,李基略微回憶了一番,將《春秋左傳·莊公十年》相關篇節在腦海裡翻了一遍,語氣平靜地答道。
“原來如此,雲長之刀法所暗合的乃是《曹劌論戰》中的‘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正是!”
談論起《春秋左傳》,關羽整個人都似乎容光煥發了不少,說道。
“因此,關羽所出之刀,藉由所積攢之勢,前三刀,一刀比之一刀重。只是昨夜對敵之時,第三刀卻依然被那漢子以負傷為代價強行擋住。”
“關某適才再度演練了一番,卻始終難以有所突破,故以不知子坤先生可有教關某之處?”
只是李基就連玩蝴蝶刀都怕割到手,又怎麼會懂青龍偃月刀?
“基,對於兵器一竅不通。”
李基有些無奈地說道。
這倒是讓關羽略有些詫異了。
畢竟,這個時代縱使是士子可不是後世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書生可比,“君子六藝”乃是最基本的要求。
除此之外,士子幾乎人人佩劍,也因此擊劍之法也幾乎是每個士子的必修課。
“莫非,子坤先生從未用過什麼兵器?”關羽問道。
李基聞言,只得答道。“年少之時,倒也修習過一種特殊的槍法用以防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