孰為賊?
曹操的這一聲反問,盡是輕蔑。
勝為王,敗為寇。
曹操的梟雄思維,顯露無遺。
程昱被擒,黃河決堤之事的真相被劉備以《護民檄文》公之於眾,這種種無疑出乎了曹操的預料。
不過,這些並不能影響曹操的心志與決斷。
就結果而言,掘開黃河不惜淹沒濟南國,已然為曹操爭取到了足夠的時間,無須擔憂青州後方要淪陷敵手。
而曹操的大手一揮,直指北側,朗聲道。
“諸位,南面如何無須在意,敵……在北面,敗袁吞冀,雄踞河北!”
曹操的野心以及氣魄,無疑迅速地驅散了不少文武心中的憂慮,甚至不自覺地被曹操所感染,齊聲高呼回應著。
“敗袁吞冀,雄踞河北!”
……
如今,袁曹雙方對峙於界橋,對峙於這個對冀州而言有著特殊意義的位置。
且是曹操在南,袁紹在北。
袁紹一開始即便再如何猶豫不決,寄希望於談判的方式試圖將愛子以及一眾文武的家眷換回,再圖後計。
可隨著曹操的不斷拖延時間,直至初步將渤海郡、魏郡以及清河國都掌控在手。
更重要的是袁術即便覆滅在即的訊息,無異於給了袁紹當頭一擊。
袁紹再如何不喜袁術,也明白袁術所佔據的豫州對於袁氏的重要性。
而袁紹一開始有著足夠的耐心與曹操談判,除了本身的優柔寡斷外,更重要的是自覺在曹操南側有袁術呼應。
曹操縱使能一時猖狂,也難掩其同時惡了劉備與袁氏的狀況,有如陷於泥潭,垂死掙扎罷了。
只是這驟然急轉直下的局勢,令原本憤怒的袁紹漸漸生出了一種窒息的危機感。
本來形勢還算一片大好的袁氏,怎麼似乎已深陷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