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處算是清河河道最為狹窄,水流最為平緩的一處了。
不過時值五月,常有降雨。
即便是此刻清河水位也是相當的高,水流湍急,士卒一旦落水怕是頃刻間就會被江水吞沒。
界橋,則是橫於清河之上的一處橋樑,可容數馬並排透過,長約五十丈。
相隔五十丈的距離,郭嘉倒也沒有目力看清袁軍列陣的細節。
不過師從李基的郭嘉,倒是掌握了一點判斷天象的能力,抬頭掃視了一陣上空,嘀咕道。
“倒是選了個好日子,今日內怕是降不了什麼雨滴。”
旋即,郭嘉看向趙雲,問道。“子龍,袁軍軍陣可看出點什麼來?”
但凡是擅射之將,目力與耳力都是相當不凡,類似於趙雲、公孫瓚這等擅射之人,還不至於什麼都看不出來。
趙雲斟酌了一下,答道。“軍陣嚴明,層層疊疊,暗藏殺機,今日公孫將軍怕是有一場苦戰。”
苦戰?
郭嘉倒是沒有趙雲這麼樂觀。
公孫瓚的兵力之強,確實遠勝袁軍多矣。
郭嘉粗略以軍陣之數判斷了一下,列於界橋東南側的袁軍兵力約莫在六萬到七萬間。
可這一年以來,袁紹帳下一眾謀士對公孫瓚不知用了多少削弱之策,讓郭嘉對於那一票謀士也有了相當的瞭解。
一個個的,都絕非是易與之輩。
多謀之人,罕有不智之事。
雙方對峙了一年左右,雙方的兵力情報也是漸漸瞭然。
在這種情況下,那一票謀士還會支援袁紹在界橋與公孫瓚決戰,可想而知必有算計。
只是,這一年來郭嘉屢屢為公孫瓚出謀,破解了不少虛弱公孫軍的計謀,也為公孫瓚解決了一部分麻煩。
可公孫瓚同樣沒有如正視李基那般正視郭嘉,僅僅是偶有稱讚郭嘉“年少有奇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