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比曹軍大規模渡河,又由於密林的阻礙而導致的遲緩速度。
在李基的命令下,兩萬步卒即便是小心翼翼地以手確認左右袍澤位置,維持著陣型從遠處緩緩朝著密林靠近,也更早一步地提前抵達密林外的既定埋伏位置。
也就在埋伏準備就緒後的一刻鐘,密林深處開始出現一個個火把。
夜間行軍,再兼之這個時代由於營養的關係不乏夜盲症的存在。
所以行走在密林之內,曹軍自然是需要打起大量的火把。
這一根根火把,既為曹軍照亮了前進的道路,同樣也讓李基看清了一張張曹軍的臉龐。
也就在李基所佈置的眾多伏兵中,曹軍在密林中陣型相當鬆散地緩緩前行著,往著密林外走去,一點點地靠近著李基所佈下的埋伏圈。
密林不大,且還需考慮到陣型鬆散計程車卒密度。
包括朱靈在內的一萬兵力,曹操手中可用兵力在李基的預估下,此刻大部分已然踏入密林之中。
李基所準備的埋伏位置,從一開始就不是密林。
歸根到底,卻是歷陽橋的河面過窄,無法依仗固守。
曹操用兵也是向來謹慎,逢林莫入的道理,曹操不可能不清楚。
不管李基有沒有阻攔,曹操都必然會探查清楚密林內的狀況,才能放心地率領大軍踏入密林之內。
只是,李基所設伏兵所算計的並非是地利,而是天時。
以夜色的掩護,在密林外佈下埋伏……
這一刻,李基看著那一個個緩緩從密林中舉著火把走出來的曹軍,依然沒有動作。
越遲暴露,也就能誘更多的曹軍進入密林。
所以,李基就這樣平靜地盯著密林一個個曹軍走出來,逐漸地靠近著在密林外的伏兵,卻遲遲沒有下令。
夜色雖然才籠罩大地,月色卻是黯淡無光。
在沒有光源的情況下,十步外就看不清人影。
百人、三百人、千人……
眼見舉著火把從密林中鑽出來的曹軍越來越多,不斷地在最前方的一個曹將的率領下繼續前進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