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李基本就不是冒險的性格,願意親往海外自是有著十足的把握。
海上風浪大,天氣變幻莫測不假。
只是以著如今李基對天象的掌握,再加上天象本也是屬於謀略所需考慮的一部分,可以直接動用“計謀模擬器”推演。
所以,假如這是個存在職業航海士的時代,李基估摸自己也會是當世一流的水準。
因此,可以說惟有是李基親率這三萬大軍,方能最大限度保障大軍的安全。
考慮到方方面面,不是李基一定要去,而是李基不得不去。
眼下,李基只能拱手拜道。
“謝主公厚愛,基縱使粉身碎骨亦難報答,但此去關乎成敗,行路雖艱,但山海不可移吾心志也,唯有如此方可助主公迅速平定亂世。”
“吾與主公時間或尙長,但天下留給我們的時間並不長,故還請主公應允之。”
說罷,李基再度躬身而拜,等待著劉備的反應。
劉備擺了擺手,態度以及口吻表現得尤為堅決,道。
李基感動於劉備的信任之餘,連忙拒絕道。
李基睜大著眼睛,有些愣愣地看著劉備。
假如李基領兵遠征,然後家中出現蟊賊,劉知兵去送了一波,那豈不是完蛋?
“吳會之地已被子坤所平定,餘下的廬江、丹陽、九江、豫章四郡大體又與備交好,再加上徐州陶使君就在左近,大漢秩序尚存,縱是有一二蟊賊犯境,又有何憂?”
那麼董卓、袁紹、袁術等將會迅速拉上超過十萬的兵馬,更遑論劉焉、劉表、陶謙等州牧也是遙遙領先劉備一步直接掌管一州軍政大權,動輒也同樣能夠拉出超過十萬兵馬。
而眼下,劉備所實際掌控的不過吳郡與會稽郡,兵不過五萬,唯有大肆開墾良田後,如今在糧草上才略顯豐足。
四萬兵馬,除了留下一些必要計程車卒外,恐怕得將吳郡的兵力完全掏空,甚至還要從會稽郡抽調一部分才有這個數字。
“子坤,三萬兵馬不行,四萬!帶上四萬兵馬去瀛洲,並且把子龍也帶上放在你的身邊,只有這樣備才能放心。”
“主公身邊必須留有足夠的機動兵力,並且基已然將翼德帶上,那麼主公身邊也必須留有可用之將。”
或許眼下似乎吳郡的形勢一片大好,但以著先知先覺優勢的李基清楚還不夠,遠遠還不夠。
“不行!”
一旦董卓如原軌跡那樣入京,正式拉開亂世的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