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拋開時代談制度本就是耍流氓!
盛世中,軍戶制度是弊大於利;亂世中,軍戶制度在李基看來絕對是平定天下的一大殺器。
當然,軍戶制度本身也算是一種“屯田之策”,並且是源自於戰國時期的趙國,在西漢、東漢都時常出現,曹操更是在漢末時期最先大範圍施行“屯田之策”。
只不過,軍戶制度與正常的屯田之策之間,亦是存在著種種細微的區別。
這種動輒影響深遠的政策之事,李基亦不敢貿然下結論,因此才會暗中透過桃園眾試行,以收集種種反饋,以備後續驗證研討之需。
‘有備無患嘛……’
‘玄德兄的底子薄,吾也只能早早地進行各種準備了。’
李基默默地想著,也開始了人生之中第一次隨軍遠征的生涯。
顯然,這並不是什麼友好且舒適的體驗。
儘管相比之下,李基只需要騎乘於戰馬之上,無須像大量士卒那樣憑藉雙腿行走,但依然覺得頗為辛苦難耐。
並且行軍的過程之中,往往是異常枯燥的。
不僅僅是對統軍將領而言,對於士卒們而言更甚之。
幸好此刻依然屬於春季,並非是雨季,亦非寒冬,且幽燕多平原,故以軍心維繫得也還不錯。
也只有這般親身經歷了一遍,李基才真正體會為何不是真正的強軍,雨季、冬季幾乎就是找死。
恐怕一般的軍隊,大傢伙捱了凍,淋了雨,且不說軍心會不會就此潰散,恐怕當場病倒的都不在少數,還如何保持基本的戰鬥力。
因此,騎著戰馬,偶爾還能翻閱書籍解乏的李基都尚且覺得辛苦,那些以雙腳一步步行軍計程車卒可想而知是何等艱難。
不過,在劉關張三人不斷的督促之下,又經歷了七日左右的行軍南下至涿郡邊緣後,這些士卒的面貌倒是為之一變,真正有了幾分堅毅兵戈之氣。
隨著抵達冀州邊緣區域,不時三五成群出現四處劫掠的黃巾亂賊,讓經歷了半月行軍,上下皆感到枯燥之極的眾將士精神均為之一振。
當即,張飛麾下的一千騎兵,當即分成十隊鋪開剿滅那些黃巾亂賊之餘,劉關張與李基則是湊到了一起攤開地圖研究了起來。
這一份地圖是自劉焉手中所得來,並非是可用於軍事的地形圖,所標註的僅僅是冀州各個區域大體的方向罷了。
接下來,則是重中之重的行軍路線問題。
對於如今的劉備而言,冀州戰場方面反饋的資訊少之又少,只知盧植率領漢軍與張角在廣宗縣城周邊鏖戰,且黃巾的大本營位於鉅鹿。
至於黃巾賊的具體兵力分配,劉備一方則是知之甚少。
因此,如若行軍路線稍有不慎,劉備麾下這六千人正面碰上了黃巾賊的主力,那可就是個大問題。
最終,劉備與關羽、張飛琢磨了良久後,看向李基問道。
“子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