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在郭嘉與龐統交談的這片刻功夫裡,在雙方主將的指揮下,兩軍轟然碰撞到一起。
而深知曹軍行軍多時,體力也本就所剩不多,為免損失過大,須得速戰速決的曹休沒有絲毫的留手與猶豫。
在正面碰撞中,兩方兵馬都短暫僵持住之時,曹休毫不猶豫便分別指揮著安排在左右兩側的虎騎與豹騎從分別左右側翼對漢軍夾擊。
若是以著高空俯瞰的視角,漢軍此刻卻是後路被淄水所擋,其餘三面都隱隱被曹軍所合圍,似是要一舉將漢軍給吞下去吃幹抹淨一般。
然而,曹休根本不知道的是,螳螂捕蟬,尚有黃雀在後,就在曹軍的大後方有著一條白線在緩緩靠近著。
這赫然是憑藉著縱橫幽燕的高機動,在收到郭嘉與龐統所制定的計劃後,疾速穿行抵達了此處的白馬義從。
不是人人都能效仿復刻項王那破釜沉舟的奇蹟,但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並不難。
引曹軍圍攻後,並無防備的後方也將會露出致命的破綻,有如蛇之七寸。
趙雲就如此率領著白馬義從徐徐靠近著戰場邊緣,直至對漢軍遙遙傳來的鼓聲已是可聞。
這也是在計劃中提前制定好的一個訊號。
聞激昂鼓聲則進!
這說明著曹軍已與漢軍徹底交戰廝殺到了一起。
下一刻,趙雲高舉涯角槍,高呼著白馬義從的口號,自有聲聲豪邁回應。
“義之所至,生死相隨!蒼天可鑑,白馬為證!”
霎時間,上萬白馬義從驟然化作滾滾浪潮,飛快地朝著鼓聲的方向衝去。
快!
太快!!!
漢軍騎兵亦有著大量分支,但若論騎兵速度,白馬義從則是毋庸置疑的最快。
轉進快、衝鋒快、放箭速度更快。
等曹休發現驟然出現在後方的上萬白馬義從,驚得肝膽俱裂之時,白馬義從距離曹軍的距離僅剩千步左右;
等恐慌之極的曹休想要匆匆指揮後方就地轉向列陣擋住白馬義從,以及試圖調回前壓的虎豹騎回來牽制白馬義從之時,鋪天蓋地的箭雨已經往著曹軍密集的後軍傾瀉而下。
在混亂的戰場上,對於一軍主將而言,最為恐懼的狀況之一,無疑是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後軍遭到了奇襲。
或許,縱觀全域性的主將能夠清晰地對比兩軍戰力,但對於底層士卒而言,這忽如其來的襲擊對於士氣的打擊是近乎毀滅性的。
尤其是遭到襲擊的還是往往戰力最為薄弱的後軍,這近乎在白馬義從傾瀉箭雨的第一時間,後軍所保持著軍陣就出現了嚴重的扭曲。
許多身處後軍的曹軍士卒,甚至後軍中還有一小部分是未曾經歷過野戰的青壯,面對著忽如其來的襲擊,幾乎是本能地出現了遠離白馬義從開始四散潰逃的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