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屯於琅琊國北境大軍足有十七萬之數,後續陸陸續續還會有十萬大軍從各地匯聚而至。
此番由李基所率領的北伐大軍合計為二十七之數,至於關羽那邊率領的荊豫大軍同樣也有二十萬左右。
且即便為了北伐,李基提前疏通了大量河道,透過以水運能大大緩解後勤糧道的壓力。
但縱使如此,為了支撐起兩個方向近乎五十萬的大軍,所需要動員的後勤人員數量也同樣高達五十萬之多。
此刻,李基正與眾將議事,得知有壽春文書送來,也是即刻讓人送了上來。
這一看,李基的神色大為動容,然後又將文書傳閱了下去,讓眾將一覽。
而得知文書內容,人人臉色都不禁生出幾分激盪之心。
李基摩挲著腰間將劍的劍柄,一時反倒明白了項羽自刎烏江的心境,慨然道。
“北伐不成,我等有何顏見大漢各地的鄉親父老?”
旋即,李基的語氣一轉,凜然道。
“北伐,許勝不許敗!”
帳下眾將無不臉色激昂,齊聲高呼。
“北伐,許勝不許敗。”
李基隨之頷首,目光在帳內一眾武將謀士身上一掃而過。
此次北伐青州,可謂是人人請戰,皆願前往青州戰線。
被李基點將至此的武將,以趙雲、孫策、魏延、徐盛、甘寧等名將為主,還有大小戰將之數達數百之多。
列入參謀團的謀士,則是諸葛亮、龐統、司馬懿、郭嘉、周瑜以及不久前南下歸漢的田豐。
此前在袁紹亡故後,麾下一干文臣武將也是分別被袁氏兄弟所拉攏陷入內鬥之中,最後被曹操用計覆滅之。
這讓象徵著袁氏的勢力徹底倒臺,一干袁氏文臣武將許多都被曹操一一擒獲收服。
不過,同樣也有如顏良文丑審配這等寧死不降之人。
在大勢已去之下,顏良文丑衝入敵陣力竭至死,審配則是面朝袁紹之墓的方向自刎而死。
同時,藉著同為袁氏子的袁術名頭,如田豐、蔣奇、韓猛等不願降曹的文武也是隨之南下歸漢,被劉備各有安排。
而此番李基北伐進取曹魏的青州,田豐便是主動請纓,欲為舊主袁紹復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