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趁機吞掉那一支虎豹騎,無疑是對曹魏的重創。
思索頃刻後,李基開口問道。
“孔明以為呢?”
“拙見以為,大可不必。”諸葛亮答道。
“為何?”李基問道。
“老師所設大略一成,青州便有若牢籠,既無援兵,又將缺衣少糧,大可於冬季緩緩圖之滅之,那三千虎豹騎縱使再如何精銳,屆時亦能反掌而滅。”
諸葛亮拱手應了一句,然後開口道。
“且即便請衛將軍分兵一部分白馬義從,少了同樣攔不住虎豹騎,多了又嚴重影響衛將軍所率兵力。”
“既然如此,不如不分,更利於子龍將軍奇襲東朝津。”
李基隨之頷首,諸葛亮與司馬懿迂迴的態度,正是由於他們的行事作風有所不同。
優勢漸顯之際,諸葛亮更喜歡求穩,司馬懿則是不願放過任何一個機會。
李基略加斟酌後,道。
“不必分兵,拿下東朝津不容有失。”
“即便曹仁派來的是虎豹騎,徐文向絕非庸將,又有田元皓為軍師,想必在提前準備的情況下,也足夠那一支虎豹騎喝一壺了。”
趙雲所率領隱於邊境整裝待發的白馬義從,需要深入敵後直取東朝津。
一萬五之數不少,但終究是輕騎奔襲,缺乏攻堅利器,又沒有後勤補給,成敗與否全賴趙雲與郭嘉臨機決斷。
一旦東朝津有重兵防守,一時攻陷不下來,說不得這一萬五白馬義從就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了。
因此,多給趙雲留些兵力,也能讓趙雲多些把握。
而接下來的時間,李基一直坐鎮中軍大帳,翻閱著各方匯聚而來的軍報與情報。
直至夜深子時,李基方才派出了傳令兵分別奔赴趙雲與魏延所在之處。
待傳令兵趕至趙雲與魏延所在之處,已將近天明。
而趙雲與魏延也知戰機稍縱即逝,不敢有絲毫懈怠,一直在等待著李基的軍令。
即便是夜間小憩一陣,那也是甲冑不離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