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真假,須得加強防備。”
曹仁厲聲地道了一句,正欲往邊境調兵,提醒邊境守將須提高警惕之時。
“急報!”
一道頗有幾分尖銳的聲音,打斷了曹仁。
等曹仁快步地衝了出來,卻見一風塵僕僕的傳令兵一邊衝了過來,一邊舉起裝著急報的竹筒急聲道。
“有漢軍犯境,號稱兵馬十萬,已圍困昌安、安丘二城,請將軍速速馳援。”
曹仁迅速接過竹筒,從中倒出了火漆完好的急報開啟,一目十行地掃了起來,臉色顯得甚是難看。
建武將軍徐盛率軍號稱十萬犯境,已將臨近琅琊國的安丘、昌安二城圍困。
安丘、昌安兩城,乃是曹仁這數年來大小修繕了十餘次的堅城,各囤著五千兵馬,以防備徐州。
不是曹仁不想屯放更多的兵馬。
而是安丘、昌安本就是小城,所能容納的兵馬有限,當地百姓所能繳納的糧食稅賦也是有限。
若是在未起戰事時期,屯置更多的兵馬,那麼曹仁就不得不持續向安丘、昌安運糧,這也是一筆極大的損耗。
且以著曹仁所安排的佈置,乃是徐州一旦有所異動,則是同時跟著調動散在青州各地的兵馬。
由安丘、昌安阻攔一時,爭取足夠的時間讓曹仁能夠調集兵馬,再以安丘、昌安後方的汶水一線佈防,借江河之利進一步阻攔漢軍。
如今,安丘、昌安在毫無準備下被圍困,已是令曹仁的安排大打折扣不說。
令此刻曹仁所憂的,還不僅僅是安丘、昌安能堅持多久,更擔心徐盛所率領的僅僅只是北伐大軍的先鋒。
檄文之中所提及的乃是由大漢丞相李基親率北伐大軍,真正的北伐主力怕是還在後面,徐盛僅僅是在為大漢丞相李基開路。
當即,意識到事態嚴重的曹仁不敢有頃刻的耽擱,急令青州各地加強防備之餘,迅速開始調動青州各地的兵馬。
同時,曹仁毫不猶豫地派人前往鄴城求援,請曹操速速派兵來援。
即便曹仁苦心經營青州一段時間,不惜以“屯田制”近乎窮兵黷武地壓榨青州的潛力,但曹仁手中能調動的青州守軍合計也不過是十五萬左右。
倘若北伐大軍的目標是青州,那麼曹仁更清楚自己想要抵擋是相當的兇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