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即,龐統忍不住追問道。
“敢問丞相,此物造價幾何,已備得多少,可夠大軍所用?”
李基曬然一笑,道。
“早在七八年前,本侯無意間發現了‘白疊子’之用,便將此物送至瀛洲,請倭國代為種植,如今白疊子在倭國可謂漫山遍野,不計其數。”
“也於前年,從瀛洲便已大批送回‘白疊子’,本侯便開始暗中組織人手造棉衣,如今規模初成,數量於北伐而言已是夠用。”
具體數量,具體存放棉衣的地方,李基不便說出來,只能說是夠用。
不過,等平定天下,無需再擔憂棉衣資敵後,棉衣便能普及到民間,一舉解決百姓到了冬季就少有物件取暖的難題。
畢竟,倭人挖礦採棉幾成一條龍,正瘋狂地對外輸出著。
限制成品棉衣數量的,只會是人手問題。
畢竟,對棉花進一步處理,再造成棉衣,其中的工序不少,當下就想普及到民間自然是不易。
而諸多將領看著那一件件棉衣,眼中幾乎都在放光。
正因冬季取暖是個大難題,一到冬季貿然大規模用兵,凍傷凍死計程車卒怕是要遠超戰損,想要維持軍心都不是易事。
“老師深謀遠慮,早有籌備,弟子拜服。”
龐統更是脫口而出地道了一句,甚至一時激動都忘了稱呼官職。
不過,一眾文武也顧不得龐統的這一點瑕疵,而是紛紛齊身而拜,呼。
“丞相深謀遠慮,早有籌備,北伐必將大勝。”
至此,即便李基沒有明言,一眾文武也明白了李基的謀劃所在。
於此際北伐,趁其不備是其一,冬季將至更是優勢所在。
有了這等能普及開的保暖棉衣,只要不是大雪紛飛之際,冬季的大部分時間都是能夠正常用兵的。
這無疑成了李基自詡能夠速取青州的底氣之一。
如此一來,想要實現先取青州,再滅呂布,最後南北夾擊曹操的戰略無疑具備了實現的條件。
當真能速取青州,那可就能徹底斬斷曹操伸過黃河的手,再無後顧之憂地全力討伐呂布,於戰略上的意義之重,可謂是不言而喻。
而北伐之事,儘管已經被劉備全權交由李基決斷,但李基自然也不可能同時遙控兩個方向的戰事。
因此,李基意在親率大軍北伐青州之餘,抵禦呂布的重任則是由關羽掛帥。
一旦青州面臨大軍壓境,呂布必然也會出兵或馳援青州,又或進攻豫州、荊州等地,以解青州之圍。
其中,呂布千里迢迢馳援青州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必然會是選擇圍魏救趙,以圖逼迫李基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