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所言關係重大,還需日後再慢慢斟酌,眼下還是先以稱王之事為重。”
劉備點了點頭,也沒有急於一時。
無論如何,一統天下才是正事,海外之事也是復興大漢後的決策,眼下確實不宜消耗過多的精力。
旋即,劉備看著眼前那一疊的文書,開口道。
“稱王諸事,有子坤操辦,又有蔡公、鄭公、盧師等協助,備並無擔心之處,只有一個地方需改一改。”
“主公請說。”
劉備正色道。“祭天及冠冕之時,備希望子坤亦在左右。”
“主公,這不太合禮制。”李基皺眉答道。
“若不是雲長需坐鎮荊州,翼德也要在豫州統兵,備所想的乃是讓爾等伴隨左右。今雲長翼德不能返回,子坤可不能推辭……”
頓了頓,劉備接著說道。
“再者,武帝泰山封禪之時,尚且攜冠軍侯之子霍嬗一同,子坤於備而言,更甚冠軍侯於武帝。”
“有祖宗先例在此,若有人言不合禮制,大可前來與備細說就是了。”
好一個有祖宗先例……
這個理由實在是再萬能不過了,讓李基都不知道該怎麼反駁,只能是暫且答應了下來。
不過,李基在與劉備進一步敲定了一系列祭天封王之事,下值返回府邸陪著妻女用膳後,一個人卻是在庭院中來回踱步,陷入著深思。
在海外大開封異姓王的口子一開,大肆在一應肥沃之地中設下諸侯王,這一想法激進與否尚且不提,利弊卻是相當的明顯。
遙想炎黃二帝以及夏商周時期,疆域如何能與今日之大漢相比。
尤其是在西周分封諸侯王后,諸侯王瘋狂向外開拓疆域,這乃是華夏疆域面積產生劇變的一大時期。
秦漢兩朝,也不過是在周朝所開拓的疆域下所建立的帝國罷了。
大一統,自然有大一統的好處。
可分封制的對外開拓積極性,無疑是遠超大一統王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