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遠在豫州,亦聽聞黃河已決堤,大水自濟南滔滔而下,過泰山而入徐州,淹琅琊而逼近東海。
黃河水患所引起之哀鴻遍野,浮屍千里,吾思之而提筆泣血,寫一橫一豎亦似聽冤聞悲鳴,激憤之下欲進一言,望主公納之。
昔日暴秦無道,而高祖立國大漢,遂天下漸定。
然,暴秦何以失秦?
因暴秦失秦人之心耳。
民既不存,國將何在?】
此言藉著徐庶之口傳達眾人之耳,不禁有振聾發聵之感。
儘管孟子亦曾言過: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但卻遠遠沒有這般直白地指出沒有百姓就沒有國家,且還是以著對於漢人而言最為熟悉的秦朝舉例。
且這民,既能指民的本身,又何嘗不能指民心?
徐庶亦是不禁停頓了一下,方才接著繼續唸了起來。
【而主公之志乃匡扶漢室,復興大漢。
大漢乃由萬民而成,主公理當護民愛民,以作國本。
前有董賊禍國殃民,放任兵卒肆意劫掠司隸;後又有曹賊于徐州屠戮百姓,兼之其疑似暗中掘開黃河,其心可誅,其人更該誅之。
主公若無表態,無異於助長這般風氣。
今日之董賊曹賊,他日未嘗就不會有袁賊、呂賊、司馬賊……
因而,基懇請主公廣發護民檄文,與諸賊言明利害,使之不敢輕動,動則屠滅三族,九族連坐。
——李基含淚拜上】
當徐庶有些失了神將“含淚拜上”這一段都給念出來後,整個議事廳幾乎是一片安靜。
一開始,徐庶、陳珪等人下意識覺得劉備要殺了程昱太過於激進了,這很可能會引起天下人的大量非議。
可令徐庶萬萬沒想到的是,在他眼中本該行事謹慎且保守的老師李基所傳回的信函,居然是覺得劉備那本就已經激進的做法太過於保守了。
公開斬殺程昱一人怎麼夠?
該廣而告之,廣發檄文,欲與天下禍害百姓之賊為敵。(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