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著軍中一應將校的面前,周瑜一開口便是丟出了一個“王炸”。
“諸位,我已思得眼下困局的破解之法……”
……
而在山丘周邊水域佈置著重重人手監視敵軍動向的曹仁,則是時時都觀察著山丘之中的敵軍動向。
當日,兩軍隔水對峙,未有變化。
翌日亦是如此。
曹仁自知兵力不足,不敢進攻。
周瑜則是缺乏舟船,被困在山丘根本就出不來。
不過,細心的曹仁卻是發現了一個細節。
劉軍所立的營寨之中升起的炊煙在隱隱減少,且以著曹仁觀察到的劉軍數量,升起的炊煙數量本就是遠遠不足的。
這無疑也從側面驗證了劉軍的糧草已然不足的事實,所以不得不選擇縮減用度。
‘垂死掙扎罷了!’曹仁的心中不禁為之一喜,明白劉軍糧草用盡潰敗也在眼前。
而在當夜,在曹仁所佈置在周邊的舟船,卻是一連擒獲了足足十餘個抱著一根浮木的劉軍逃兵。
當曹仁派人對這些逃兵一一進行審問過後,更是得出了一個振奮人心的情報。
當然,曹操曾在審問俘虜上吃了個大虧,曹仁不忘再三地在擒獲的十餘個俘虜身上進行情報驗證,保證了這情報沒有絲毫作偽的可能。
那便是原本的主將孫策已然失蹤不見,多日內都是孫策的義弟周瑜現身四處安撫軍心,且劉軍軍中的糧草用度也確實不多了。
“周瑜?周公瑾?”
這個名字對於曹仁而言,無疑是陌生的。
劉備帳下群英薈萃,揚名大漢的文臣猛將不計其數,但周瑜還當真沒有什麼對外的戰績是拿得出手的。
起碼,曹仁是不怎麼聽聞過周瑜這個名字。
只是知道周瑜是孫策的義弟,與孫策感情甚篤,兩人稱得上是形影不離,並且周瑜的年歲也是頗小,是個及冠未久的黃口小兒。
得了這些情報,也讓曹仁更為放心了許多,打算靜待著劉軍自潰敗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