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政之事,劉備對於李基的信任可謂是牢不可摧。
可瘟疫乃是天災人禍,在劉備的印象中李基依然還是過去那個動不動都會病倒的文弱士子。
只是劉備有劉備的堅持,李基同樣有自己的考量。
前路多有變數,李基如何能放心讓劉備獨自領兵前去?
劉備一旦遭遇到什麼意外,對於劉備集團的打擊是不可計量的。
李基在劉備集團之中的地位或許是無人能比的,但真正凝聚人心的旗幟卻始終是劉備。
就如同袁紹、袁術所高舉的世家旗幟,曹操在荀彧的幫助下所高舉的唯才是用旗幟,呂布在控制司隸後所高舉的朝廷旗幟……
不同的主公所高舉的旗幟不同,所吸引而來效忠的人才也是截然不同的,就好比荀彧是無論如何都接受不了劉備,諸葛亮對於曹操也是鄙夷之極一般。
而劉備所高舉的匡扶漢室以及仁德待人的旗幟,在不知不覺中同樣吸引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文臣武將。
一些理念並不完全一致,但由於其他緣由投效到劉備麾下的文臣武將,在劉備的影響下不知不覺也同樣會以高舉旗幟的目標而努力。
因而,主公一旦遭遇意外,往往是整個集團的四分五裂。
所以,李基無論是出於私心還是公心,都難以認同劉備的決斷,厲聲道。
“主公莫非當真要逼吾死諫不成?”
此言一出,驚得劉備原本硬邦邦的態度瞬間就軟化了下來,急聲道。“子坤勿要衝動。”
李基拱手道。“還請主公收回成命。”
劉備下意識地背過身,伸手一揮,拒絕道。“不可能!”
旋即,不等李基接著開口,背對著的劉備的手掌死死握著腰間劍柄之餘,繼續開口道。
“大業可無劉玄德,卻不能沒有李子坤。”
“徐州百姓不可不救,子坤亦是不可犯險,子坤且留在此地斷後阻攔曹賊,於備看來方是兩全之策。”
李基的眼角抽了抽,咬著牙地說道。“這只是下策。”
“下策非下,亦是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