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羞得一生要強的公孫瓚滿臉通紅,又急又尬。
尤其是公孫瓚過去覺得自己與趙雲不過是伯仲之間,更是羞得有種無地自容的感覺。
而有著高覽之死所產生的短暫威懾,也略微減緩了些許袁軍的攻勢,讓不少白馬義從擺脫了袁軍的糾纏,加快朝著公孫瓚的方向匯聚而來。
只是些許的局勢變化,並沒能影響得了戰場的大勢。
早有準備的袁紹在水攻之計奏效後,更是第一時間就安排朱靈率領約三百之數的大戟士,直接從側面攻向界橋橋口,意欲封鎖界橋,將公孫軍全軍覆滅在清河南岸。
(PS:這個時間,張郃依然在韓馥麾下不受重用,且個人覺得大戟士就算存在,也應該算是袁紹所組建的特殊兵種,僅僅是後期交給張郃統領的。)
這三百大戟士被趙雲看在眼裡,其均身披重甲,手持大戟,似是與白毦兵一般是罕見的重甲兵。
趙雲甚至覺得這或是袁紹在見識了陷陣營後,與主公那般也萌生了建立重甲兵的念頭所組建而成的部曲。
眼下,那三百大戟士距離界橋橋口已不遠,一旦讓那三百大戟士封鎖了橋口,那公孫瓚與一眾潰兵就再無退路可言。
當即,趙雲語氣急促地開口道。
“公孫將軍,形勢嚴峻,餘事還請容後再問,請公孫將軍速速從界橋衝殺出去,雲自會為公孫將軍掩護。”
說罷,不等公孫瓚回答,趙雲雙腿輕夾夜照玉獅子,一人一馬便是瞬間朝著大戟士的方向竄了出去。
“子龍……”
公孫瓚的手掌伸到半空,一咬牙,又放了下來。
緊接著,公孫瓚朝著趙雲的方向一拱手,強忍著傷痛,大呼道。
“公孫伯圭在此,眾將士速速隨我退回北岸。”
隨著公孫瓚的命令,在白馬義從的複述中傳遍戰場。
以著公孫瓚與白馬義從為先,其餘潰敗四散的幽州騎兵也尋回了些主心骨,紛紛朝著界橋的方向匯聚而來。
而在袁軍後方,此刻站到了一輛戰車之上的袁紹俯視著戰場,看著原本潰敗四散的公孫軍開始有序地撤回北岸,怒不可遏。
對於袁紹而言,多留下一個幽州騎兵,一統黃河以北的三州就少上一分阻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