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者,除了琦兒與文聘率領兩萬兵力在襄陽坐鎮外,黃祖屯兵一萬於宛城,劉磐屯兵一萬於新野,皆可為襄陽屏障。”
“且宛城、新野近半年來多次修繕,已是堅城,黃祖與劉磐亦俱有死守堅城的決心,足以在南陽郡拖延袁術許久了。”
(PS:宛城、新野城都在南陽郡,且宛城的位置恰好就在新野城與博望坡兩地約莫中間的位置。
以地利位置以及所發生的戰爭來看,宛城與新野城都是襄陽抵禦北面的重要地點。
歷史中張繡能屯兵於宛城,實則也是劉表的允許,一如劉備投奔荊州的作用那樣,讓張繡作為襄陽的藩籬,抵禦曹操南視荊州佔領南陽郡的攻勢。)
劉表不急不緩地說著,沉穩的態度讓軍帳內原本略有些浮動的軍心迅速穩定了下來。
僅論人口,如今劉表治下實際掌控的人口不見得真比袁術多多少,但劉表勝在經營荊北已有不少時日。
南郡、江夏郡,被劉表經營得已近乎鐵桶一般。
再兼之劉表早早就開始籌謀這一戰,不惜提前將荊南四郡的可用兵力都盡數抽調一空。
因此,劉表即便是留有四萬精銳依仗堅城抵禦袁術,又在秭歸與夷陵一線佈置了五萬的防守兵力,但手中依然還有近五萬在等待時機的精銳兵力。
可以說,這一戰劉表已然是將整個荊州可用家底都抽空了,近乎砸鍋賣鐵地湊出了近十五萬大軍。
為此,劉表甚至已經做好了放棄江夏郡用來滿足劉備的打算。
然而,此前劉備所轉變的態度令劉表大感疑惑,心中反而有種心神不定的感覺,總覺得會不會是哪裡出了差池。
劉表絕不相信劉備真的是不知變通的愚善之人,更何況劉備想要匡扶漢室,重振大漢的話,更不可能放棄地盤爭奪。
故以,在得知袁術領兵來犯之時,劉表非但沒有旁皇,反而感到了幾分安定。
起碼,袁術的舉動還是在預料之內,並沒有出現什麼差池。
若是就連袁術的舉止也是與預料得截然不同,劉表還當真要慎重考慮一下退兵迴轉襄陽了。
旋即,劉表忍不住再舊事重提,向著軍帳內依仗為智囊的軍師蒯越問道。
“異度,對於劉玄德的突兀之舉可有琢磨出什麼思索?”
蒯越面露苦色地答道。“請主公恕罪,老夫思索良久,仍是想不出個所以然。”
這個時代的作風猶重承諾,一旦失諾,那麼對個人的威望所造成的損失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