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第二天,識趣的于吉便將煉製方法給書寫了出來。
李基簡單翻閱了一下,毫無疑問的看不懂。
所以,李基直接便將這個煉製方法以及那一小罐樣品轉交到在流民營的劉備手中,讓劉備找張仲景去研究其中的藥理以及作用。
醫學上能用就謹慎使用,不能用李基便打算徹底銷燬之,總之李基是絕不允許這種東西大肆流傳出去。
甚至此事也給李基提了一個醒,意識到原軌跡之中便是魏晉三國時期出現了五石散,然後一個個達官貴人皆以吸食五石散為榮,以著整個晉國由上到下從精神到肉體皆淪為廢人,最後爆發了五胡亂華的慘劇。
如此慘劇的出現,原因未嘗就沒有“五石散”對整個統治階層的毒害。
因此,李基還給錦衣司留一條命令,那就是長久留意是否出現類似於“五石散”那種具備成癮性、致幻性作用的東西。
誰濫用,李基就一定要銷誰的戶,絕不容許這種東西流傳氾濫開來。
而在李基親自視察了一趟仁德書院周邊的市集後,對於“無牆之城”的規劃心中亦是更為明朗。
近半個月裡,李基除了居中調控“以工代賑”、造船工場以及建立碼頭等等大事後,更多的精力皆放在了對“無牆之城”的規劃安排上,為初步形成的市集制定了一系列的規矩,以便於長遠的發展。
至於“培訓班”,更是已經被李基給雷厲風行地安排了起來。
在夏侯蘭親自站場宣揚的情況下,在仁德書院周邊可謂是引得一時風靡,大量不差錢計程車子爭先恐後地加入其中。
如此一來,某種意義上對於許多寒門士子而言,反倒也是一件好事。
讓那些寒門士子平日裡更能靠近“四渡紅水”的沙盤目睹推演過程,無須如過去那般被那些出身良好計程車子擠到遠處,便是連看清沙盤都相當困難。
而隨著越發接近仁德書院真正開學的日子,由於中原大災而南逃的流民也基本都已經抵達吳郡,還沒有抵達的也基本埋骨路上。
因此,劉備自然也就沒有繼續留在流民營的必要,率領著賈詡、夏侯博、簡雍返回到了吳縣之中。
其中,李基不得不懷疑在揚州各郡逛了一圈回來的賈詡,之所以沒有直接返回吳縣,而是名正言順地跑到劉備身邊待著,絕對是為了躲避自己,免得自己又給賈詡丟什麼麻煩事過去。
而在迎接劉備歸來的晚宴上,場面可謂是一陣熱鬧。
由於流民之事,在場眾人大多已經忙碌數月之久而沒有時間好好歇息一陣。
如今隨著逃至吳郡的流民基本都已經安排到“以工代賑”的體系之中,在場眾人除了糜竺依然苦著臉之外,其餘人大多是一片輕鬆的模樣。
在“禁酒令”也已經下令取消的情況下,宴席之中的眾人可謂是一頓暢飲。
除了李基、趙雲與賈詡習慣性地淺嘗輒止,不讓自己的思維由於醉酒而遲鈍之外,未多久包括劉備在內的眾人便已是一片酩酊大醉。
其中顧雍這個及冠還沒有半年的少年郎,更是一改平日的老實人姿態,袒胸露乳地開始舞劍助興,似乎要將積累了數個月的壓力一次性宣洩出來。
李基只恨手中沒有照相機,否則將這一幕記錄下來,足夠吃上顧雍一輩子的了。
不過……
李基很快便讓人拿來了畫畫工具,笑吟吟地繪了起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