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依吾愚見,其中大有問題!”
然而,就在李基的眉毛略微一挑之時,一臉正色的張昭語氣一轉,似有浩然正氣般開口道。
“其一,當年為我大漢附屬乃是倭國,而非此三人所自稱的邪馬臺國;其二,既然瀛洲內蘊金銀礦物,為何當年不見倭國貢於先帝;其三,史書所載,倭國當年所貢不過陶器麻布等物,或那倭國當真是暴秦遺民,故以此法子暗中辱我大漢猶未可知。”
“常言道:君辱臣死!那倭國不管是否尚存,我張昭為大漢臣民亦決計不能容忍這等事情發生,應當速速派人前往瀛洲徹查此事前後因果,看那倭國是否與暴秦遺民有所關聯,再查瀛洲是否有金銀遍地卻呈陶器麻布辱我大漢。”
不得不說,論變臉還得看我大漢文士。
李基看著那向來都是表現得嚴正沉穩的張昭,一臉正氣地說出這一番話,險些忍不住撫掌而贊。
看看張昭的這一番話,說得多麼的大義凜然且邏輯完美。
大漢不是圖瀛洲的金銀礦物,而是去為了確認大漢附屬國倭國是否已被所謂的邪馬臺國所滅,再順便確認一下倭國當年是否與暴秦遺民有關,所以才會在金銀遍地的情況下獻上陶器麻布給朝廷暗中侮辱大漢。
可只要確認了瀛洲當真蘊藏著大量金銀礦物,那對於瀛洲來說可就當真是黃泥掉褲襠,不是屎也是屎了。
首先一個倭國當年侮辱大漢以及先帝的罪名是鐵板釘釘了,再搭配一些暴秦遺民的鐵證,那就算大漢將倭國滅國,九泉之下也容不得喊冤了。
而緊隨在張昭之後,一眾文臣武將也是隨之反應了過來,紛紛開口贊同道。
“主公,子布所言極是,那倭國問題重重,遑論是為了維護附屬國,亦或者是徹查當年倭國是否故意辱我大漢,合該遣人調查此事。”
“沒錯,大哥,起碼那瀛洲有沒有金山銀山要弄清楚啊!”
“翼德將軍,你嘴瓢了,是要弄清楚倭國是否為暴秦遺民,故以包藏禍心,當年以陶器麻布辱我大漢。”
……
眼看著大廳之中一眾文臣武將可謂是群情洶湧,劉備伸手虛壓了下來,先是讓大廳都安靜了下來,然後又轉而看向李基問道。
“以子坤之見,該當如何?”
李基略微沉吟了一下,似乎是臨時在權衡思索利弊,然後才拱手道。
“我等既為漢臣,自不能視此事如未察,當速速查明而後稟報朝廷,以正視聽,使四方附屬之國不敢蔑我強漢。”
劉備點了點頭,先是朝著李奧利以及三個還在抬頭挺胸的倭人揮了揮手,讓士卒將此四人帶下去之餘,開口道。
“既然如此,備亦贊同該速速查清此事稟報朝廷,但瀛洲遠在海外,如此探查,且容備細細斟酌。”
劉備的此言一出,幾乎是徹底地將這個論調給定了下來,徹底將此事放到了檯面之上。
而後,在其餘文臣武將逐一離開後,劉備與李基同時起身往著正廳一角被屏風所擋的區域而去。
在這屏風之後,赫然跪坐著鄭玄、盧植、蔡邕三位當世大儒。
這三位大儒之所以會在這裡,正是由於涉及到附屬國之民,處置起來容易引起非議,故以李基提議讓劉備請這三位大儒在一側旁聽見證。
在崇尚儒學的大漢,大儒可謂是德才皆備以及名聲極大的一個群體了。
在如今朝廷威望江河日下的情況下,大儒某種意義上就是權威的代名詞。(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