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在這裡裝傻充愣了。”
李基沒好氣地道了一句,然後將剛剛統計完的竹簡丟到了賈詡的面前,說道。
“當務之急唯有先補全吳縣郡兵的糧餉,將之收攏到主公麾下,這件事頗為重要,就勞煩文和你親自處理了。”
“嗯?”
賈詡這才徹底反應過來,開啟竹簡大體地掃了一眼,然後問道。
“子坤為何沒有追究到底,將郡兵之中那些中層軍官全部換一遍?”
“扯著蘿蔔帶出泥,整整六年的時間整個吳郡由上到下,誰沒有參與?怎麼追究?難道將整個吳郡上上下下的大小官吏以及郡兵全部換一遍不成?”
李基反問了一句,然後說道。
“再者,這些事情的背後難逃各地世家的影響,只要將世家的問題解決了,餘下的是秋後算賬,還是一筆抹去,都不過是反掌之間罷了,當下維穩收攏人心為重。”
“再者,主公乃是仁德之名,執政治理總歸不能表現得過於嚴苛,否則容易在口口相傳之下,影響主公當下在平民之中的風評。”
李基特意大費口舌地解釋了一遍,為的就是避免賈詡產生某些誤解,將原本就已經不多的郡兵又來個群體消失術。
那李基可當真是要裂了。
總不能完全依靠著三千兵卒掌控吳郡吧?
因此,吳郡郡兵縱使再爛,也必須儘快掌控在手中。
槍桿子出政權。
這一句至理名言,無論放在什麼時期都是正確的。
只要劉備完全掌握了吳郡上上下下的兵權,就完全不怕自顧不暇的世家豪族們還會翻天不成。
假如可能的話,李基還當真不想將此事交給賈詡處理。
只是此事牽扯甚廣,手段略有差池可能會引發連鎖反應,當下除了李基,也唯有賈詡之能可以確保可以完美解決此事了。
因此,李基只能是多加解釋一番,讓賈詡別把吳郡郡兵也給弄沒了。
“子坤當真無趣,這等按圖索驥之事交予子龍便足矣。”
賈詡道了一句之餘,便是將那竹簡收入袖子之中,然後美美地品了一口茶。
站在李基身旁協助著種種小事的夏侯蘭見狀,連忙上前為賈詡添茶。
李基也跟著喝了一口茶水,略微潤了一下喉嚨,解釋道。
“子龍被主公命令率領五百士卒去護衛遷移至吳縣的世家,等不及子龍回來再處理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