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在糜竺成為了吳郡的錢糧大管家,且也接觸到了李基幾乎將整個吳郡的水網完成一次大改造的恢弘計劃後。
對李基的治政之才深感震撼之餘,亦明白這一計劃一旦成功,那便是“利在當代且功在千秋”之大好事。
吳郡的一切,都務必需要在不會干擾到水利開發的前提進行。
“子仲,且放寬心,並且就算我在主公的心中地位尚且算是重要,但也不可能讓主公放棄仁德之念,乃至於朝令夕改的。”
李基溫和的勸慰著糜竺的情緒。
如今,調動吳郡上下之事中,無論缺了少都不能缺了這麼一位錢糧大管家。
一旦糜竺倒下了,又或者是撂擔子不幹了,可以替代糜竺的人選之中李基沒空,顧雍也沒空。
而糜竺也似乎是真的急了,高聲反問了一句。
“子坤,那你這就不算是朝令夕改了嗎?你為了改造吳郡水利耗費了多少人力物力,又承載了多少希望,你就甘心看著這一切前功盡廢嗎?”
李基的神色略微一怔,轉而笑了笑,答道。
“子仲,我可是李基,李子坤,被主公譽為可作社稷基石之才,我心中已有定計。”
糜竺聞言,足足數息過後,方才連忙躬身向著李基行禮道。
“抱歉,子坤先生,適才竺心中焦慮,失禮了。”
“不,子仲所擔心的確實都是有理有據,主公將吳郡錢糧盡交於子仲之手,可見識人之明。”
李基道了一句,然後接著說道。
“主公料想也等我良久了,還請子仲恕基失陪,他日再宴請子仲細述。”
隨即,李基拱了拱手便轉身離去。
只是,不等李基消失在轉角,糜竺便忍不住再度開口道了一句。
“子坤,諸事當宜穩,萬萬不可影響水利開發。”
李基回首看了糜竺一眼,然後神色沉穩自信的點了點頭,方才離去。
隨即,李基重新轉頭看回面前糜竺所看不見的角度,劉備赫然正站在此處。
對此,李基不由得感慨:糜竺此人也當真不簡單啊!
或許劉備一開始便在此處聽完了李基與糜竺的對話,又或者是半途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