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封閉系統內,如此反覆迴圈。積蓄在文字中的負面情緒就會不斷堆疊、越來越多。
憎恨,迷茫,恐懼,憤怒,逃離,悲傷……
等傳到這一代的時候,伊莎貝爾就承受不住了。
這並非是她的錯。因為她承受的壓力太大了。
不像是醫生會對身患絕症的患者隱瞞病情——而杜·拉克家族所做的恰恰與之相反,是所有人都不斷說著“我要死了”、“你也要死了”。
然後再親眼見證一個又一個的人死去,直到銀與錫之殿的房間一個個變空。
這就像是重症病房一般,容易使人抑鬱。
唯一意識到這點的,大概只有伊莎貝爾日記裡摘抄的最後一位。
他的言語中有著力量,應該是一位正統的老騎士。他明白自己要做什麼,因此他選擇安撫其他人——他沒有在日記中宣洩自己的恐懼與痛苦,而是給予他人活下去的力量。
這種能夠被銀冕之龍認可的騎士,在死後肯定能成為祂的使徒。
這還是蠻難得的。
就算阿瓦隆的王室是曾經與銀冕之龍共事的蘭斯洛特的後人,但他們也並非所有人都能成為冕主的騎士。因為銀冕之龍還是挺挑剔的。
畢竟這個世界是沒有輪迴轉世這種說法的,它通常來說尊崇自然的迴圈。但死亡並非是絕對的終止。
凡人的靈魂伴隨肉身誕生而一同誕生,它是世界的恩賜;而凡人在死後,靈魂就會根據相性進入九條不同的河流,流入到九柱神所屬的領域中。
柱神與天司可以使用自己的力量來臨時截留、儲存他人的靈魂,或是分出一部分本源與力量將對方擢升為使徒。如果祂們不這樣做、那麼靈魂到河流的終點就會再度融入世界,形成一個大迴圈。
靈魂被截留最多的,是適應道途、愛之道途和黃昏道途。
適應道途的人死後,靈魂都會在鱗羽之主的林野領域中化為各種不同的、奇形怪狀的獸類,在無邊無盡的密林與荒野中互相廝殺、吞噬進化,直到他們變得足夠強,就有可能被柱神或天司看上並帶走,成為祂們的使徒。
愛之道途的人,死後會根據不同的慾望進入不同的領域。喜歡廝殺、暴力、野蠻的,會進入陰影領域不斷與他人廝殺,死後再度重生繼續戰鬥;而喜歡性與食的,則會進入血肉領域享受無休無止的混亂而糜爛的宴會。
放縱慾望直至靈魂徹底迷失、或是徹底掌控自己的慾望並被天司選為使徒。
至於愛之道途的柱神恆我——恆我從不與他人共舞,祂只會在月亮的居屋中永遠悲傷與自己的倒影舞蹈。祂是使徒最少的柱神。